• biǎn
  • dān
  • méi
  • liǎng
  • t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iǎn dān méi zā,liǎng tóu dǎ tā

成语解释:扁担没有挡头,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,以致‘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’,陷入目前的绝路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稳固,用于口语

繁体字形:扁擔没紥,兩頭打塌

英文翻译:The shoulder pole is not tied, and both ends are collapsed

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的意思

扁:[biǎn]物体宽平而较薄:扁平。扁圆。[piān]小:扁舟(小船)。

担:[dān]1.用肩膀挑:担水。2.承当,负责:担负。担任。担当。担待(a.原谅;b.担当责任)。担重任。担风险。[dàn]1.挑东西的用具,多用竹、木做成:扁担。2.一挑东西:担子。勇挑重担。3.中国市制重量单位,一担等于一百斤。4.量词,用于成担的东西:一担水。[dǎn]同“”。
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”:病没。

扎:[zhā]1.刺:扎针。扎花。2.驻、扎:扎营。3.钻:扎猛子。[zā]1.捆,缠束:扎辫子。扎腿。2.把儿,捆儿:一扎线。[zhá]〔扎挣〕方言,勉强支持(“挣”读轻声)。
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
打:[dǎ]1.除去:打旁杈。2.舀取:打水。打粥。⑰买:打油。打酒。打车票。⑱捉(禽兽等):打鱼。⑲用割、砍等动作来收集:打柴。打草。⑳定出;计算:打草稿。打主意。成本打二百块钱。(21)做;从事:打杂儿。打游击。打埋伏。打前站。(22)做某种游戏:打球。打扑克。打秋千。(23)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:打手势。打哈欠。打嗝儿。打踉跄。打前失。打滚儿。打晃儿(huàngr)。(24)采取某种方式:打官腔。打比喻。打马虎眼。3.从:打这儿往西,再走三里地就到了。他打门缝里往外看。打今儿起,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。[dá]十二个为一打:一打铅笔。两打毛巾。[英dozen]

塌:1.倒下;陷下:墙塌了。塌方。2.因缺乏水分植物枝叶卷缩:塌秧儿。3.凹下:塌鼻梁。4.稳定;镇定:塌心。塌实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你听说过“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”这个成语不?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它的意思和用法,保准让你一听就懂!

举个栗子:小王想同时准备考研和实习,结果天天熬夜到凌晨三点,最后考试没发挥好,实习也没学到真本事。你瞅瞅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扁担没扎,两头打塌”嘛!问题来了: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说白了就是贪多嚼不烂,没把精力集中安排好,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再比如隔壁老张炒股,一边跟风追热门股,一边又想抄底冷门股。结果市场一波动,两边的钱都打了水漂。这时候咱们得琢磨:这成语的核心问题到底是啥?依我看啊,关键在“没扎”俩字上——没打好基础、没做足准备,就像没捆紧的扁担,走两步准得散架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咱也别光看负面例子。就拿我表妹来说,去年她开网店前先花了三个月做市场调研,把供应链和客服流程摸得门儿清。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还拓展了直播带货。你看,这不就是“扎紧扁担”的成功案例吗?

要我说啊,这个成语其实是个超级实用的警示灯。现代人谁不想多线程操作?但咱得记住:专注力才是新时代的硬通货。就像吃火锅,你总不能同时涮毛肚和煮面条吧?总得有个先后顺序,火候掌握好了才能吃得痛快。
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:遇到需要兼顾多个目标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三脚架法则”——先固定好最关键的那个支点。毕竟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: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下次再扛“扁担”的时候,记得先扎紧绳子再上路,稳稳当当才能走得更远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