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iǎn
  • dān
  • tuō
  • liǎng
  • tó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iǎn dān tuō,liǎng tóu xū

成语解释:脱:脱落。扁担没有挡头,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。比喻两头落空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:“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,倒着俺做了扁担脱,两头虚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不稳固

繁体字形:扁擔脱,兩頭虚

英文翻译:Shoulder pole off, two ends empty

扁担脱,两头虚的意思

扁:[biǎn]物体宽平而较薄:扁平。扁圆。[piān]小:扁舟(小船)。

担:[dān]1.用肩膀挑:担水。2.承当,负责:担负。担任。担当。担待(a.原谅;b.担当责任)。担重任。担风险。[dàn]1.挑东西的用具,多用竹、木做成:扁担。2.一挑东西:担子。勇挑重担。3.中国市制重量单位,一担等于一百斤。4.量词,用于成担的东西:一担水。[dǎn]同“”。

脱:1.(皮肤、毛发等)脱落:脱皮。脱毛。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。2.取下;除去:脱鞋。脱脂。脱色。3.脱离:逃脱。摆脱。脱险。脱缰之马。4.漏掉(文字):脱误。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。5.轻率;轻慢:轻脱。脱易(轻率,不讲究礼貌)。6.或许:脱有不测。7.倘若:脱有遗漏,必致误事。8.姓。

两:1.“两”和“二”用法不全同。读数目字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一、二、三、四”。小数和分数只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零点二(0.2),三分之二”。序数也只用“二”,如“第二、二哥”。在一般量词前,用“两”不用“二”。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用“二”为多(“二两”不能说“两两”)。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“两”,如“两吨、两公里”。在多位数中,百、十、个位用“二”不用“两”,如“二百二十二”。“千、万、亿”的前面,“两”和“二”一般都可用,但如“三万二千”、“两亿二千万”,“千”在“万、亿”后,以用“二”为常。2.双方:两便。两可。两全其美。两相情愿。3.表示不定的数目,和“几”差不多:过两天再说。他真有两下子。我跟你说两句话。4.姓。5.质量或重量单位,10钱等于1两,旧制16两等于1斤,1两合31.25克;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,1两合50克。
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
虚:1.空;空虚:弹不虚发。乘虚而入。2.不符合真实情况:弄虚作假。3.不自满:谦虚。4.害怕;勇气不足:心虚。胆虚。5.副词。白白地:虚度。6.虚弱:气虚。体虚。7.指政治思想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务虚。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成语评论

嘿,各位朋友,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——“扁担脱,两头虚”。这词儿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接地气?说白了就是形容顾此失彼的情况,好比挑水时扁担突然滑脱,两桶水哗啦全洒了,你说糟心不糟心?
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!小明最近同时接了两个项目,白天忙得脚不沾地,晚上还要熬夜赶工。结果呢?“扁担脱,两头虚”——甲方嫌他进度慢,乙方吐槽质量差,最后两边都没落着好。你看,贪多嚼不烂这事儿,搁哪儿都适用对吧?

核心问题来了:这成语到底想教我们啥?

其实重点就仨字儿——抓重点!就像老话说的“十个指头按跳蚤,一个也按不住”,咱得学会在关键处发力。好比吃火锅时,盯着麻辣锅猛捞肉片,清汤锅里的菜叶子糊了都不晓得,这不就亏大发了嘛!

不过话说回来,生活中还真有人能玩转“扁担不脱”的绝活。我认识个做自媒体的姑娘,人家白天上班写代码,晚上直播教插花。你猜怎么着?她专门用时间区块法,上午专注技术活儿,晚上切换创意模式,硬是把两件事都做得风生水起。所以说啊,关键不在于事情多少,而在于会不会“转频道”。

个人觉得这道理特适合现代人

现在大伙儿都爱讲“斜杠青年”,但别忘了老祖宗的智慧——扁担要两头一般沉才能挑得稳。就像手机同时开二十个APP准得卡死,但要是分个轻重缓急,照样能丝滑运行。说到底,选择比努力重要,聚焦比贪多靠谱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下次遇到需要兼顾的事情时,不妨先掂量掂量自己的“扁担”够不够结实。要是发现有点hold不住,咱就大大方方承认:这水桶啊,该放下一只就得放,总比全洒了强!毕竟老祖宗造这成语,可不是为了让人当苦力,而是教咱们活得通透些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