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uò
  • d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ǔ cuò bù dìng

成语解释:举措:行动。拿着棋子,不知该如何下。比喻犹豫不决

成语出处: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犹豫不决

繁体字形:举措不定

英文翻译:Uncertain measures

举措不定的意思
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
措:1.安排;安放:措置。手足无措。2.计划办理:筹措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定:1.平静;稳定:立定。坐定。心神不定。2.固定;使固定:定影。定睛。手表坏了,表针定住不动了。3.决定;使确定:商定。定计划。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。4.已经确定的;不改变的:定理。定论。定局。5.规定的:定量。定时。定期。6.约定:定酒席。7.必定;一定:定可取得胜利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举措不定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做事犹豫不决,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。比如朋友问你:“今晚吃火锅还是烧烤?”你纠结半小时还没答案,这就是典型的“举措不定”。

为什么人会出现这种状态?核心问题往往藏在“害怕选错”的心理中。比如工作中接到两个项目,一个稳妥但没新意,一个创新但风险高。选前者怕错失机会,选后者又担心失败——这时候就像手心手背都是肉,怎么选都心疼。

如何破解这种困局?有个土办法挺管用:拿张纸画个“得失表”。左边写选项A的好处坏处,右边列选项B的优劣。当文字具象化后,你会发现,真正的顾虑可能比想象中少很多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李想跳槽又舍不得年终奖。这时候可以把“现在辞职”和“年后辞职”的利弊列出来。结果发现,年终奖数额其实只占全年收入的5%,而新工作的发展空间却能带来50%的成长机会——数字一摆,选择瞬间清晰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所有事情都能用理性分析解决吗?”当然不是。但至少这个方法能帮我们排除80%的干扰项。剩下的20%,不妨相信直觉。就像挑水果,捏两下就知道哪个更新鲜,决策有时也需要点“手感”。

我发现现代人容易举措不定,其实是选择过剩的副作用。二十年前买电视机只有三个牌子,现在打开购物网站,上百个参数对比能让人头晕眼花。这时候需要学会“够用就好”的智慧,毕竟完美选项就像彩虹尽头,追着跑反而错过脚下的路。

下次再遇到两难选择,不妨试试“三分钟法则”:给自己设个闹钟,时间一到必须做决定。你会发现,大多数情况下,早做选择比等待完美时机更重要——因为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新的可能性。

举措不定的造句

  1. 造句 有些举措不定,随即苏域一咬牙,决定拼一把。
  2. 造句 害怕刺猬,却又渴望接近的矛盾心理,令她举措不定。
  3. 造句 话说此他装出一副举措不定的样子。
  4. 造句 哈哈哈!没想到贺齐贺将军也有举措不定的时候,真是奇!真是怪!
  5. 造句 厉之华踌躇半晌,一时举措不定。
  6. 造句 说不想要那是假的,可自从进了玄心界一直受到傲宇的照顾,一时之下举措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