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í
  • d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í yí bù dìng

成语解释:犹言迟疑不决。

成语出处:《易·蒙》“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”唐·孔颖达疏:“师若迟疑不定,或再或三,是亵渎,渎则不告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遲疑不定

英文翻译:irresolute

迟疑不定的意思

迟:1.慢:迟缓。事不宜迟。2.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:迟到。昨天睡得太迟了。3.姓。

疑:[yí]1.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2.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[nǐ]1.安定,止息。2.古同“”,比拟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定:1.平静;稳定:立定。坐定。心神不定。2.固定;使固定:定影。定睛。手表坏了,表针定住不动了。3.决定;使确定:商定。定计划。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。4.已经确定的;不改变的:定理。定论。定局。5.规定的:定量。定时。定期。6.约定:定酒席。7.必定;一定:定可取得胜利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话说“迟疑不定”这成语啊,就像手里攥着两张电影票,站在影院门口来回踱步。你别说,这种纠结劲儿咱们生活中可太常见了。比如老张听说股市要涨,手里攥着存折在证券公司门口转悠了三圈,最后还是揣着钱回家了——这不就是活脱脱的"举棋不定"么?

哎,这里头有个关键问题:为啥人总爱在关键时刻犯犹豫?要我说啊,就跟吃火锅选鸳鸯锅还是九宫格似的,既怕辣得冒汗,又嫌清汤没劲。战国时期的赵括纸上谈兵那会儿,要是能果断点调整战术,长平之战说不定能改写历史呢!

你发现没?这成语跟它的兄弟"优柔寡断"还真像双胞胎。上周我表弟找工作就这德行,收到两个offer愣是纠结了半个月。要我说,选哪个不重要,关键是得迈出第一步。就像小时候学自行车,总怕摔跤才迟迟不敢松手。

话说回来,适当的迟疑可不全是坏事。明朝海瑞审案子那会,每次拍惊堂木前都要再三核查证据,这不正是"三思而后行"的典范吗?但要是像《水浒传》里的林冲,被高俅陷害时还犹豫要不要上梁山,那可真是耽误大事了。

我倒是觉得,现代人面对选择困难症,不妨学学诸葛亮的空城计。当年司马懿要是果断点攻城,三国的剧本都得重写。所以说啊,关键时刻的迟疑就像手机电量只剩1%——要么赶紧充电,要么就得做好关机的准备。

最后给大伙儿支个招,下次遇到两难选择时,不妨先深呼吸数三下。就像古人说的"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",有时候跟着直觉走反而更靠谱。你别说,上周我就是这么选定了新家的装修方案,现在看着效果还挺满意呢!

迟疑不定的造句

  1. 造句 有一小会儿他看上去有些迟疑不定,之后又恢复了镇定。
  2. 造句 肯尼科特到家后,说话时头一次带着这样迟疑不定的口吻.
  3. 造句 迟疑不定的神色就很显然地浮上了杜竹斋的山羊脸儿.
  4. 造句 分析家迟疑不定,说他要先了解赛马规则、参赛马的资料等。
  5. 造句 我无力得到答案,让人沮丧。我迟疑不定,我太多的疑惑需要解决,炫目般的念头在心头闪起,我陷入沉思。
  6. 造句 而那个少年则是忽而激动,忽而紧张、恐惧,忽而迟疑不定,整个人低头弯腰,扭捏异常,脸上微微傻笑,仿佛在做着一场春梦一样。
  7. 造句 皇后见李修远一直迟疑不定,终忍不住嗔道,那眉眼间的妩媚风情,竟让李修远心旌摇曳,心神巨震。
  8. 造句 我们可以选择休息而非劳动,选择娱乐而非学习,选择错觉而非真相,选择迟疑不定而非信心满满。
  9. 造句 价钱变更的基础要荤是己的感情。忙乱、胆怯、贪心、不平安感、担忧、压力和迟疑不定,那些是欠早期价钱变静的重要本源。
  10. 造句 午后的骄阳晒得那么起劲,就连税务员办公室里挂着的列氏寒暑表也张皇失措,水银柱一直升到三十五点八度,然后迟疑不定地停住不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