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óu chú bù dìng
成语解释:犹豫不决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操欲立后嗣,踌躇不定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犹豫不决
繁体字形:躊躇不定
英文翻译:Hesitation
踌:见下。
躇:见〖踌躇〗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定:1.平静;稳定:立定。坐定。心神不定。2.固定;使固定:定影。定睛。手表坏了,表针定住不动了。3.决定;使确定:商定。定计划。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。4.已经确定的;不改变的:定理。定论。定局。5.规定的:定量。定时。定期。6.约定:定酒席。7.必定;一定:定可取得胜利。8.姓。
哎哟喂,说到“踌躇不定”这事儿,老张最近可真是深有体会!他盯着手机里的两份工作offer,嘴里念叨着:“这选A还是选B,咋就跟走迷宫似的呢?”这时候,用“举棋不定”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。你瞅他那个纠结样儿,活脱脱像极了《西游记》里唐僧面对女儿国国王时的表情——想拒绝又怕伤人,想留下又怕误了取经。
有人可能会问:哎,为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犯选择困难症啊?说白了,这不就是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闹的嘛!就像小红买衣服,左手拎着显瘦的黑裙子,右手抓着显白的蓝衬衫,嘴里嘟囔:“这件能遮肚子肉,那件衬得脸色亮,到底该选哪件?”这种“前怕狼后怕虎”的心态,咱们谁还没经历过几次?
要我说啊,踌躇不定这事儿就像炒菜放盐——放多了齁得慌,放少了没滋味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有时候“三思而后行”反倒是好事。记得去年老王投资奶茶店那茬儿吗?他愣是做了三个月市场调研,把周边五公里奶茶店都喝了个遍,最后才拍板决定加盟。现在人家分店都开三家了,这就叫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嘛!
不过话分两头说,有些事儿还真不能太纠结。上周小李约女神看电影,从喜剧片到文艺片来回切换了八遍,最后人家姑娘等不及了,直接甩了句:“您这选片速度,等电影下映了都定不下来!”这下可好,直接凉凉。所以说啊,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”这老话真不是白给的。
其实吧,我自个儿也有个小窍门。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,就掏出手机设个十分钟倒计时,跟自己说:“钟响之前必须拍板!”这招虽然听着简单,但还真管用。就像上个月买电脑,从显卡型号到内存容量查了三天资料,最后靠这招五分钟就搞定了。所以说,适当给自己点压力,反而能打破“进退维谷”的僵局。
说到底,人生就是个不断做选择题的过程。有时候选对了偷着乐,选错了就当积累经验值。就像老话说的,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关键是要迈开步子往前走。就算偶尔走岔了道,指不定还能遇见意想不到的好风景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