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ōng
  • y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ù tōng yǒu wú

成语解释: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互通有無

英文翻译:mutual exchange of needed products

互通有无的意思

互:1.“互”一般直接修饰单音节动词,修饰双音节动词只用于否定式。2.姓。
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互通有无”,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文绉绉的,其实它讲的就是“互相交换需要的东西”。比如老张家的菜园子种了黄瓜,老李家种了西红柿,两人一合计:“咱俩换着吃呗!”这就是最朴素的互通有无

自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生活小事上吗?自答:当然不是!看看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数据合作:A平台有用户购物习惯的数据,B平台掌握社交行为数据,两家通过安全加密技术共享信息,就能更精准地推荐商品。这种跨行业的资源置换,正是现代版的互通有无

有个真实案例让我印象深刻。去年社区组织“技能交换集市”,会修水管的王师傅教邻居维修技巧,作为回报跟着李老师学书法。三个月后,整个小区报修率下降了40%,还冒出来二十多个书法兴趣小组。这种不以金钱为目的的互助,反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。

个人视角:我观察到年轻一代更善于“无形资源的互通”。知识付费平台上,有人用PPT制作技巧换视频剪辑教程;旅行达人们互相提供各地民宿的入住攻略。这种灵活的资源置换模式,正在打破“必须用钱交易”的固有思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真正的互通有无需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。就像朋友间的书籍交换,不能总拿言情小说换别人的珍藏版典籍。当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专利共享时,也需要通过合同明确权利义务,避免演变成单方面的资源索取。

最后留个思考:当我们把闲置物品挂上二手平台,用专业能力参与众包项目,甚至在工作群里分享行业资讯时,不都是在实践着“互通有无”的智慧吗?这种跨越时空的资源流动,或许就是人类协作本能的当代诠释。

互通有无的造句

  1. 造句 商品交换可以互通有无,促进经济发展。
  2. 造句 不同的宗教间,教理往往可互通有无,头头是道,不必执着于孰高孰低。
  3. 造句 两国关系正常时,边民们你来我往,互通有无,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。
  4. 造句 开放市场,有利于通功易事、互通有无,对调济人民生活中短缺的商品有极大的作用。
  5. 造句 众人拾柴火焰高,大家互通有无,取长补短,可以使该学科快速全面发展。
  6. 造句 这里家家互通有无,不分彼此,休戚相关,情同骨肉,这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男耕女织,人人勤俭。
  7. 造句 互帮互助做同学,互敬互爱做夫妻,互通有无做朋友,互相合作做伙伴,互相团结民族魂,愿祖国人民互相关爱一家亲,近邻胜远亲。
  8. 造句 当年郑和下西洋,互通有无利交往。如今国富又民强,千年传统不能忘。四海之内皆兄弟,和平共处情谊长。祝福短信身边傍,愿你劈波斩浪现辉煌。祝中国航海日快乐!
  9. 造句 我们一再说明,美国是在平等互利、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进行贸易的。
  10. 造句 乔:我们一再说明,美国是在平等互利,互通有无的基础上进行贸易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