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ào qiān yǒu wú
成语解释:懋:通“贸”,贸易。买卖货物,互通有无
成语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懋迁有无,化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买卖
繁体字形:懋遷有無
英文翻译:Whether the word is transferred or not
懋:1.劝勉;勉励:~赏。2.盛大:~典。~勋。
迁:1.迁移:迁居。迁葬。拆迁。他家迁到外地去了。2.转变:变迁。事过境迁。3.调动官职:左迁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“懋迁有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。比如一个菜农种了太多白菜,家里吃不完,但缺土豆;隔壁的果农囤了一堆土豆却需要白菜。两人一商量,互相交换,这就是最简单的“懋迁有无”——通过交换让资源流动起来。现在你可能会问:这不就是以物易物吗?和成语有什么关系?
其实成语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。古代丝绸之路上,中原的丝绸运到西域,换回葡萄和骏马,不仅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,还让不同文化产生碰撞。就像今天的跨境电商,中国的手机壳卖到巴西,智利的车厘子出现在北京超市——这种跨越地理限制的资源调配,正是“懋迁有无”在当代的升级版。
有人疑惑:现在都用钱了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去年我家装修时就遇到过典型例子。朋友公司积压了一批瓷砖,我需要瓷砖但预算有限;我恰好有渠道帮他们介绍客户。最后用信息置换资源,没花现金就解决了问题。这种非货币化的资源置换,反而比单纯花钱交易多了人情温度。
从个人经验看,现代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占有资源,而是建立连接渠道。就像小区里的闲置物品交换群,表面看是处理旧物,实则构建了微型循环经济。我亲眼见过有人用儿童绘本换到烘焙课程,用吉他课置换健身私教——当交换网络形成时,“懋迁有无”就变成了持续创造价值的生态。
数字化时代给这个古老概念注入新活力。有个做外贸的朋友,通过跨境直播把义乌小商品卖到东南亚,同时把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引入国内。这种双向流动的商业模型,既避免了资源浪费,又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。就像水车借助水流做功,好的商业形态应该让资源像活水般循环起来。
下次看到社区里的旧衣回收箱,或是手机里的二手交易APP,不妨多想想:这些现代工具本质上都在实践“懋迁有无”的智慧。当我们在支付宝上种树、用闲鱼转卖旧物时,其实都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资源交响乐,每个微小举动都可能奏响意想不到的和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