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 qīn qiè qiè
成语解释:形容人态度亲爱和善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,亲亲切切,又说了许多体己话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态度等
繁体字形:亲亲切切
英文翻译:Close to each other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“亲亲切切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合适?举个例子:邻居阿姨每次见到我,总是笑眯眯地递上一袋刚烤的红薯,唠家常时还会轻轻拍我的肩膀。这种自然流露的关怀,让人感觉像被春日暖阳包裹着,这就是“亲亲切切”最好的诠释。
有人问:“这和普通的热情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“分寸感”。比如新人入职时,同事主动分享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,却不追问私人生活。这种既友善又保持适当距离的举动,既缓解了尴尬,又不会让人产生压力,正是“亲亲切切”的职场应用。
在家庭场景中又如何体现?记得去年除夕,表姐抱着发烧的小外甥轻声哼歌,手指慢慢梳理孩子汗湿的头发。没有夸张的安慰词句,但每个动作都透着熨帖的温度。这种细腻的照料方式,比“无微不至”更多了份润物无声的妥帖。
有人说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,这个成语是否过时?我倒觉得恰恰相反。上周在社区驿站看到,志愿者教老人使用健康码时,会特意调大手机字体,用当地方言反复讲解。这种带着烟火气的耐心,让科技工具都有了人情味。时代在变,“亲亲切切”的内核始终是共情能力。
如何避免让亲切变成刻意?观察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婶就知道答案。她给顾客装袋时总会添块边角料,嘴里念叨着“带回去喂猫”,其实知道对方是独居老人。这种不着痕迹的体贴,比直白的施舍更令人动容。真正的亲切,从来不需要锣鼓喧天的架势。
最后想说,语言就像种子,撒在生活土壤里才能发芽。下次给父母打电话时,试着把“知道了”换成“我记着呢”;同事加班时,默默调暗他头顶的刺眼顶灯。这些细微处的暖意,都在为“亲亲切切”写下新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