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è
  • qi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è qiè sī yì

成语解释:切:通“窃”;切切:暗中,私下。指私下小声说话

成语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4回:“替子富另烧一口,为此对躺在烟榻上,切切私议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私下小声说话

繁体字形:切切私议

英文翻译:Personal discussion

切切私议的意思
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
私:1.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(跟“公”相对):私事。私信。私有。2.自私(跟“公”相对):私心。大公无私。3.暗地里;私下:私访。窃窃私语。4.秘密而不合法的:私货。私盐。私通。

议:1.讨论;商量:自报公议。2.意见:建议。提议。3.评论:物议。无可非议。

成语评论

切切私议”这个词组,总让人联想到一群人在角落里压低声音说话的画面。比如办公室里,几个同事围在茶水间,有人突然压低嗓门:“你们听说了吗?王经理可能要调走了……”话音未落,其他人立刻凑近身子,这场面活脱脱就是“切切私议”的生动写照。

为什么用这个词形容私下讨论?其实“切切”本身就有细碎、细密的意思,像剪刀裁布时细密的“切切”声,用来形容人们小声议论时的状态特别贴切。这种交流往往发生在不愿被第三方知晓的场合,比如家长会上,两位妈妈看到老师走过来,突然切换成耳语模式:“听说新来的数学老师特别严格……”

不过要注意的是,这个词并不完全等同于“说坏话”。在居民楼的电梯间里,邻居们看着新搬来的住户,小声交换着信息:“202室住的是位退休教师”“她家阳台种了好多兰花”——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交流,同样是“切切私议”的合理应用场景。

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?关键在于把握语境的分寸感。就像学校课间,当学生们看到班主任出现在走廊时,原本热烈的讨论突然变成压低声音的窃窃私语,这时候用“切切私议”既准确又有画面感。但如果是正式会议上参会者交头接耳,用“议论纷纷”会更合适。
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职场中的微妙时刻。记得刚入职时,有次在打印间碰见两位前辈,他们看到我进来就突然停止对话,等离开时隐约听到“实习生考核”几个字。这种带着悬念的私密交流,用“切切私议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这也提醒我们,在公共场合讨论敏感话题时,保持适当的透明度反而能减少误会。

有趣的是,现代人把“切切私议”搬到了微信小群。工作大群里一片祥和时,某个三人小群可能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:“老板刚发的通知是什么意思?”“我猜是要调整绩效考核了……”这种数字化时代的私密讨论,何尝不是传统成语的新演绎?只要注意沟通的善意边界,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流方式,本就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