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è qiè xì yǔ
成语解释:切:通“窃”;切切:暗中,私下。低声交谈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元年》:“虽判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私下小声说话
繁体字形:切切細語
英文翻译:Cut the details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细:1.(条状物)横剖面小(跟“粗”相对,2.—3.同):细铅丝。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。4.(长条形)两边的距离近:画一条细线。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。5.颗粒小:细沙。玉米面磨得很细。6.音量小:嗓音细。7.精细:江西细瓷。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。8.仔细;详细;周密:细看。精打细算。深耕细作。这人心很细。9.细微;细小:细节。事无巨细。不要管得太细。10.年龄小:细妹。细娃子。11.姓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“切切细语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树叶被风吹过的沙沙声?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轻声细语、小声交谈的样子。比如在图书馆里,几个学生围坐在角落,切切细语地讨论着明天的考试内容,生怕打扰到其他自习的同学。这时候,声音像羽毛一样轻,却藏着满满的认真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?直接说‘小声说话’不行吗?”其实,成语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简短的四个字,传递出更生动的画面感。比如一家人晚饭后围坐在沙发上,妈妈切切细语地讲起年轻时和爸爸的恋爱故事,孩子们听得入神——这种场景如果用“小声说话”替代,是不是少了一点温情和故事性?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公司开会时,小李突然发现方案里有个漏洞,赶紧侧过身和旁边的同事切切细语。这时候的低声交流既保持了会议秩序,又及时解决了问题。你看,成语不仅能用在文学场景里,还能融入日常工作的细节中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大家用手机打字多了,面对面切切细语的机会反而变少了。上周在地铁上,我看到两个中学生全程用手机发消息,明明就坐在一起!这让我有点感慨:虽然科技让沟通更方便,但那种压低声音说悄悄话的亲密感,可是表情包替代不了的。
回到成语本身,它还能用在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呢?比如描写自然:“深夜的竹林里,竹叶随风切切细语,仿佛在交换月亮的秘密。”这时候的“说话者”不再是人类,却让整个画面突然有了灵性。你看,只要跳出“人说话”的框架,成语的用法就能变得更灵活。
最后留个小问题:如果让你用切切细语描写小动物,你会怎么造句?试试看,或许会发现这个成语比你想象中更有趣。毕竟语言就像积木,堆叠的方式不同,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