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én shì bù zhī
成语解释:见“人事不省”。
成语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一二○回:“宝钗哭得人事不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丧失知觉
繁体字形:人事不知
英文翻译:unconscious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说到“人事不知”这个成语,很多人会疑惑:它到底用在什么场景?先看个例子。老张熬夜加班后突然晕倒,同事发现时他躺在地上人事不知,大家赶紧叫了救护车。这里的“人事不知”生动描述了失去意识的状态,比直接说“昏迷”更有画面感。
可能有人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不省人事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二者意思相近,但“人事不知”更侧重对外界完全无反应的状态。比如孩子高烧40度时,家长常会说“烧得人事不知”,既表达了病情的严重性,又透着焦急中的无奈。
生活中这种突发状况并不少见。前阵子小区王阿姨买菜时低血糖发作,瘫坐在楼道里人事不知,幸亏邻居及时发现。这提醒我们随身带颗糖有多重要——关键时刻或许就能避免危险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比喻场景。就像我朋友创业失败那阵子,整天关在屋里“人事不知”似的,连电话都不接。这里既不是生病也不是昏迷,却传神地描绘出精神受创后的封闭状态。
观察发现,现代人用这个成语的频率在下降。可能因为医疗术语普及,更多人会选择说“昏迷”“休克”等专业词汇。但就像老话说的“百样米养百样人”,语言多样性反而能让表达更鲜活。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试着用“人事不知”描述,说不定能让你的表达瞬间生动起来。
最后想说,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“人事不知”状态,本质上都是生命发出的警示信号。就像电脑死机需要重启,人偶尔也需要这样的“强制暂停键”,提醒我们该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了。毕竟,清醒活着才是感受这个世界的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