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yī zhī lì
成语解释:什一:十分之一。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恽幸有余禄,方籴贱贩贵,逐什一之利,此贾竖之事,污辱之处,恽亲行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商业等
繁体字形:什一之利
英文翻译:Benefits of Shiyi
什:[shí]1.由十个合成的一组。古代户籍十家为什,军队十人为什,《诗经》的雅、颂十篇为什。2.同“十”:什一(十分之一)。什百(十倍或百倍)。3.各种的;杂样的:什锦。什物。4.诗篇:篇什。佳什。[shén]1.〔什么〕疑问代词。2.表示疑问:想什?。干什?3.表示虚指或任指:他仿佛想说什。他什都不怕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“什一之利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它的内涵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一位卖水果的小贩,如果每卖出十块钱的苹果只赚一块钱利润,还能靠薄利多销把生意越做越大,这就是典型的“什一之利”——不贪多求快,追求细水长流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古人要用“十分之一”来定义合理利润?其实这和农耕社会的经济模式有关。古代商人长途贩运货物时,既要承担运输损耗,又要面对市场波动,能稳定获取十分之一的收益已属不易。就像现代人投资基金,年化收益率能稳定在8%-10%反而比那些承诺“一年翻倍”的更靠谱。
生活中这样的智慧随处可见。我认识的一位书店老板,坚持把畅销书利润率控制在15%以内,反而通过组织读书会带动了文创产品的销售。他说:“什一之利不是数学题,而是提醒我们留出共赢空间。”这种经营哲学让他的书店在电商冲击下依然门庭若市。
不过也有人质疑: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,适度获利会不会错失机会?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。前几年共享单车行业疯狂烧钱扩张,结果多数企业血本无归;而某家坚持合理定价的本地物流公司,五年间稳步开拓了三个省份的市场。可见“什一之利”不是保守,而是可持续的发展策略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平衡之道。就像健身房里,既不能完全不举铁,也不能盲目追求大重量受伤。职场合作中主动让渡部分利益,反而能建立长期信任。最近帮朋友牵线项目时,我主动提出只收取基础服务费,结果促成了三方持续合作,这或许就是“什一之利”的现实演绎。
当看到某些直播带货的主播喊着“全网最低价”却频繁翻车,或者网红餐厅因过度营销导致口碑崩塌时,越发觉得古人“什一之利”的智慧历久弥新。它像一盏不会过时的指示灯,提醒我们在效率与耐心、收益与风险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分割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