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én
  • tóng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rén tóng yī shì

成语解释:犹言一视同仁。

成语出处:《元典章·诏令一·成宗立皇太子诏》:“於戏!庆衍无疆,既正名于国,本仁同一视,尚均福于黎元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平等对待

繁体字形:仁同一視

英文翻译:The same view of benevolence

仁同一视的意思

仁:1.仁爱:仁心。仁政。仁至义尽。2.敬辞,用于对对方的尊称:仁兄。仁弟。仁伯。3.姓。4.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,大多可以吃:杏仁儿。核桃仁儿。花生仁儿。虾仁儿。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视:1.看:视力。视线。近视。熟视无睹。2.看待:轻视。重视。藐视。一视同仁。3.考察:视察。巡视。监视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仁同一视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待他人时保持公平、不偏不倚的态度。比如,一位老师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,既不偏爱成绩优异的孩子,也不轻视暂时落后的学生,而是耐心引导每个人发挥潜力——这就是“仁同一视”的体现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?”答案很简单:差异无处不在。比如职场中,员工的能力、性格、文化背景各不相同,管理者若能做到“仁同一视”,既能减少团队矛盾,又能激发集体创造力。反过来说,如果对某些人特殊照顾,反而可能破坏信任感。

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:朋友公司空降的新主管,对老员工和新员工布置完全相同的任务量,但给新人更多指导时间。起初有人抱怨“不公平”,后来发现新人快速成长分担了团队压力,老员工也获得更多专注核心业务的空间。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,正是“仁同一视”的灵活运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“仁同一视”并非机械式平均主义。就像中医开药方,不同体质用不同药材,但医者对患者的关怀之心始终如一。生活中,给生病同事多些体谅,给迷路的陌生人指个路,这些小事背后都藏着“平等尊重”的底色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表面的“相同对待”,更强调内心态度的真诚。就像阳光不会因为花朵的颜色不同而改变照射角度,我们若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他人,或许很多社会问题会找到新的解法。

下次遇到需要做选择的情况,不妨问自己:“我的决定是否建立在客观判断上?有没有被偏见或情绪影响?”这种自我审视的习惯,或许就是实践“仁同一视”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