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zhī shì shuǐ
成语解释:付:交给;之:它。扔在流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
成语出处:清·汤斌《汤子遗书·请旨行取疏》:“亲朋为之惋惜:以为半生功名付之逝水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前功尽弃
繁体字形:付之逝水
英文翻译:Pay for the past
付:1.交给:交付。托付。付表决。付诸实施。付之一炬。尽付东流。2.给(钱):付款。支付。3.姓。4.同“副2”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逝:1.(时间、水流等)过去:岁月易逝。逝去的时光。2.死亡:病逝。永逝。长逝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“付之逝水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把某件事物交给流水带走”,常用来形容对无法挽回的事物选择放手,或者表达遗憾与无奈。比如有人感慨:“年轻时没好好学一门外语,现在想补也来不及了,只能付之逝水。”这种场景下,成语既点明了遗憾,又隐含了接受现实的豁达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逝水”而不是其他意象?其实“逝水”本身就有时间流逝、一去不返的象征意义。就像李白写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水的流动天然让人联想到不可逆转的变化。用“付之逝水”时,说话者往往已经历过纠结,最终选择将遗憾融入时间的长河。
举个例子,职场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:“竞标失败的项目,再纠结也没用,不如付之逝水,专注下一个机会。”这种用法既承认了挫败感,又传递出向前看的积极态度。有趣的是,现代人比古人更擅长“付之逝水”——毕竟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都在被迫放下无数未读消息和未完成事项。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两层智慧:一是承认人力有限,二是相信时间的力量。就像农民不会为枯萎的秧苗哭泣,而是抓紧补种新苗。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“不该失去什么”,反而忽略了“还能创造什么”。用这个成语时,重点不在“失去”,而在“放手后的可能性”。
回到生活场景,当朋友为失恋痛苦时,你可以说:“感情强求不来,付之逝水未必是坏事,至少你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。”这种劝解比单纯说“别难过”更有画面感,水的意象能让人联想到冲刷、沉淀与新生。说到底,成语的价值就在于用四个字说透复杂心境,而“付之逝水”恰好平衡了遗憾与希望,像河岸两边的风景,一边是往事,一边是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