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āng
  • gōng
  • zhī
  • ni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āng gōng zhī niǎo

成语解释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苻生载记》:“伤弓之鸟,落于虚发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傷弓之鳥

英文翻译:a bird which has been hurt by an arrow

伤弓之鸟的意思

伤:1.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:作战负伤。探伤仪。2.损害:伤筋动骨。伤感情。3.因故得病:伤风。伤寒。伤食。4.悲哀:伤心。悲伤。5.妨碍:无伤大体。

弓:1.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,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,拉开弦后,猛然放手,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:弓箭。弹弓。左右开弓。一张弓。2.(弓儿)弓子:弹棉花的绷弓儿。3.丈量地亩的器具,用木头制成,形状略像弓,两端的距离是5尺。也叫步弓。4.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,1弓等于5尺。5.使弯曲:弓背。弓着腰。弓着腿坐着。6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鸟:[niǎo]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体温恒定,卵生,嘴内无齿,全身有羽毛,胸部有龙骨突起,前肢变成翼,后肢能行走。一般的鸟都会飞,也有的两翼退化,不能飞行。如燕、鹰、鸡、鸭、鸵鸟等都属于鸟类。2.(Niǎo)姓。[diǎo]同“”。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。

成语评论

伤弓之鸟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,对类似事件产生过度敏感的反应。举个例子:公司里的小王因为上个月项目失误被领导批评,现在一听到开会通知就坐立不安,同事调侃他简直成了“伤弓之鸟”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?其实就像被弓箭误伤过的鸟,即使只是听到拉弓声,也会拼命逃窜——过去的负面经历会让人形成心理阴影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种敏感反应是弱点吗?”不完全如此。比如老张曾被朋友借钱不还,如今对金钱往来格外谨慎,反而避免了更多损失。这说明“伤弓之鸟”式的警惕,在特定场景下能转化为自我保护机制。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合理防备与过度焦虑,这需要时间沉淀和主动调节。

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。朋友小美在公开演讲忘词后,三个月不敢接工作汇报,但通过每天对着镜子练习,逐渐找回了自信。这让我想到:伤口的愈合不能单靠遗忘,而是需要更积极的“脱敏治疗”。就像受伤的鸟儿最终会重新适应天空,人类也完全有能力通过新的正向体验覆盖旧创伤。

有趣的是,某些行业反而会利用这种心理机制。比如金融产品风险提示中常出现“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”,正是提醒投资者不要成为“伤弓之鸟”,被过去的市场波动困住手脚。这种设计既承认了经验的价值,也强调了理性判断的重要性,算得上是种智慧的平衡。

站在个人视角,我认为“伤弓之鸟”现象更像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温度计。它既暴露了我们的脆弱面,也揭示了修复能力的可能性。与其苛责自己不够坚强,不如把这种敏感视作神经系统发出的善意提醒——它在说:“嘿,上次的教训要记得,但这次我们可以准备得更充分。”毕竟连惊弓之鸟都能重新学会飞翔,何况是拥有智慧的人类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