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óng zhōng zhī niǎo
成语解释:被关在笼中的鸟。比喻失去自由的人。
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 世兵》:“一目之罗,不可以得雀;笼中之鸟空窥不出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丧失自由
繁体字形:籠中之鳥
英文翻译:cageling
笼:[lóng]1.笼子:竹笼。兔笼。鸡从笼里跑出来了。2.旧时囚禁犯人的刑具:囚笼。3.蒸笼:小笼包子。馒头刚上笼。4.把手放在袖筒里:笼着手。[lǒng]笼子(lǒng·zi):箱笼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鸟:[niǎo]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体温恒定,卵生,嘴内无齿,全身有羽毛,胸部有龙骨突起,前肢变成翼,后肢能行走。一般的鸟都会飞,也有的两翼退化,不能飞行。如燕、鹰、鸡、鸭、鸵鸟等都属于鸟类。2.(Niǎo)姓。[diǎo]同“屌”。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。
“笼中之鸟”常被用来形容失去自由的状态。比如:“小李每天困在格子间工作十二小时,同事们都说他像笼中之鸟,虽然生活安稳,眼里却没了光。”这种比喻让我们思考:自由与安全感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笼中之鸟一定是贬义吗?”其实不然。有位退休教师这样形容自己:“我现在就像笼中鸟,儿女天天视频监督我吃药,虽然被关心很温暖,但总想飞去老年大学唱歌。”这提醒我们,被保护的状态也可能带来甜蜜的负担。
在亲子关系中,这个成语同样适用。十四岁的小美在日记里写:“妈妈总说外面的世界危险,可我这只笼中鸟连试飞的机会都没有。”青少年教育专家指出,过度保护就像编织精致的鸟笼,看似安全实则限制了成长空间。
有趣的是,现代人常陷入“自我筑笼”的困境。比如沉迷短视频的年轻人自嘲:“手机成了新鸟笼,明明指头划两下就能‘飞’出去,却忍不住继续刷下一条。”这种新型束缚提示我们:真正的自由往往始于内心的觉醒。
我观察到,当代社会中的“笼子”正在变得隐形。某位程序员朋友用智能手表监测健康数据,却因心率异常提醒产生焦虑——科技本为服务人类,有时反成困住我们的金丝笼。这启示我们:追求安全的过程中,别让度量标准成为新的枷锁。
最后思考一个问题:笼中鸟真的一无是处吗?养殖场的孔雀虽不擅飞翔,却能绽放惊艳尾羽;动物园的鹦鹉学会说“你好”,给无数人带来欢乐。或许关键在于,我们是否在限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