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gōng zhī niǎo
成语解释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的人;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。也作“伤弓之鸟。”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驚弓之鳥
英文翻译: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弓:1.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,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,拉开弦后,猛然放手,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:弓箭。弹弓。左右开弓。一张弓。2.(弓儿)弓子:弹棉花的绷弓儿。3.丈量地亩的器具,用木头制成,形状略像弓,两端的距离是5尺。也叫步弓。4.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,1弓等于5尺。5.使弯曲:弓背。弓着腰。弓着腿坐着。6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鸟:[niǎo]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体温恒定,卵生,嘴内无齿,全身有羽毛,胸部有龙骨突起,前肢变成翼,后肢能行走。一般的鸟都会飞,也有的两翼退化,不能飞行。如燕、鹰、鸡、鸭、鸵鸟等都属于鸟类。2.(Niǎo)姓。[diǎo]同“屌”。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。
你听过"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"吗?其实这和"惊弓之鸟"异曲同工。战国时期更羸空拉弓弦就让大雁坠落,不是箭法高超,而是那只鸟先前受过箭伤。这不禁让人思考:为什么受过一次伤害的人更容易害怕?
老张最近在会议上总低着头不发言,像极了惊弓之鸟。去年他提出创新方案却被当众嘲讽,现在只要听到"改革"二字就手心冒汗。这种心理创伤就像被踩踏过的草坪,即便杂草已除,压痕仍在。但我们要明白,他人的否定不该成为自我禁锢的牢笼。
有人问:现代社会又没真弓箭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其实职场中的冷言冷语、社交场合的微妙眼神,何尝不是无形的弓弦?关键不在外界刺激,而在我们内心的修复能力。就像我家阳台上那盆曾被冰雹打蔫的绿萝,现在不也抽出新芽了吗?
观察发现,容易成为"惊弓之鸟"的人往往有两种特质:要么过度解读他人意图,把普通交谈当成人身攻击;要么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,将单次失败等同于人生定论。其实换个角度看,受伤后的敏感何尝不是种自我保护机制?只是需要学会及时调整灵敏度。
前几天看到个有趣实验:把经历过车祸的司机分成两组,坚持上路的那组三个月后驾驶技术反而更娴熟。这告诉我们,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就像手机防误触模式——短暂锁定是为保护,但长期关闭触屏功能就会影响正常使用。适时关闭"心理防误触",才能重获生活主动权。
下次当你感到莫名紧张时,不妨做个思维拆解:此刻的恐慌,究竟源自现实威胁,还是过往阴影的投射?就像区分真枪实弹与空弓虚弦,看清本质才能破除魔咒。记住,伤口结痂时会痒,但抓挠只会延缓愈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