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ì shuǐ liú nián
成语解释:流年:光阴。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;一去不复返。比喻光阴过得很快。
成语出处: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则为你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是答儿闲寻遍,在幽闺自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时间流逝之快
繁体字形:佀水流年
英文翻译:youth passes as a fleeting wave
似:[sì]1.像;如同:似是而非。何其相似乃尔。2.副词。似乎;好像:似属可信。貌似有理。3.胜过;超过: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。[shì]〔似的〕助词。用在名词、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,表示和某种事物、情况相像:瓢泼似大雨。飞也似跑去。像别人都不知道似。
水:1.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,化学式H2O。无色、无味、无臭的液体,在标准大气压(101325帕)下,冰点0℃,沸点100℃,4℃时密度最大,为1克/毫升。2.河流:汉水。淮水。3.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水陆交通。水旱码头。水上人家。4.(水儿)稀的汁:墨水。药水。甘蔗的水儿很甜。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水。汇水。外水。6.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。7.姓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“似水流年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时间飞逝、岁月不居。比如,有人站在老屋的槐树下感叹:“小时候总觉得日子慢,现在看这槐树新芽变落叶,才懂什么叫似水流年。”这里藏着个问题:为什么人们总用流水比喻时间?答案或许在于水的不可逆性——无论湍急还是平缓,流水永远向前,就像时间无法倒转。
再比如,一位作家在散文中写道:“翻看十年前的日记,那些稚嫩的文字仿佛昨日落笔,但镜中眼角的细纹提醒我,似水流年早已带走了青春。”这段文字抛出一个思考:如何面对时间带来的改变?我的个人观点是,与其抗拒流逝,不如把时间当作一本未写完的书——每一页的新故事,都藏着过去的沉淀。
有个有趣的例子来自菜市场。卖豆腐的王婶常念叨:“刚来摆摊时还是小姑娘,现在孙子都上学了,这日子真是似水流年啊!”这让人联想到:平凡日常是否也算时间的见证?其实正是这些琐碎细节,像水面的涟漪般标记着岁月的痕迹。我观察到,越是简单的生活场景,越容易触发人们对时间的敏感。
有人会困惑:现代科技加速了生活节奏,这个成语还适用吗?看程序员小李的朋友圈就知道:“上周刚学会新框架,这周技术又更新了,码农的职业生涯简直是似水流年plus版。”这个幽默的改编恰好说明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始终相通。我的建议是,适当放慢脚步记录生活,就像给流水拍照——虽留不住水,却能定格光影。
最后看个跨文化的例子。留学生Lucy在博客写:“伦敦的雨和家乡的梅雨同样连绵,但异国三年就像捧在手心的溪水,不知不觉就从指缝流走了。”这揭示了一个真相:时间感知不受地域限制,关键在内心的刻度。窗外的银杏又黄了,桌上的热茶正冒着白气,或许此刻就是与似水流年对话的好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