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ī shēng xì yǔ
成语解释:形容小声说话
成语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,时断时续,还是有些羞答答的,怕难为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小声说话
繁体字形:低聲細語
英文翻译:whisper
低:1.从下向上距离小;离地面近(跟“高”相对,2.同):低空。飞机低飞绕场一周。水位降低了。3.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:低地。声音太低。眼高手低。4.等级在下的:低年级学生。我比哥哥低一班。5.(头)向下垂:低着头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细:1.(条状物)横剖面小(跟“粗”相对,2.—3.同):细铅丝。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。4.(长条形)两边的距离近:画一条细线。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。5.颗粒小:细沙。玉米面磨得很细。6.音量小:嗓音细。7.精细:江西细瓷。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。8.仔细;详细;周密:细看。精打细算。深耕细作。这人心很细。9.细微;细小:细节。事无巨细。不要管得太细。10.年龄小:细妹。细娃子。11.姓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哎哟,低声细语这成语可真是自带画面感!你瞧,隔壁张婶跟她家娃说话的时候,那声音轻得像羽毛扫过耳朵:"宝贝儿,这事儿咱回家慢慢说。"你别说,这种柔声细语的法子,可比扯着嗓子吼管用多了。那问题来了——为啥人们总爱用这个成语形容悄悄话呢?嘿嘿,还不是因为它能精准抓住那种想说又不愿张扬的微妙劲儿!
记得去年公司茶水间撞见个经典场景。市场部小王扒拉着同事肩膀嘀咕:"哎,听说新来的总监..."话刚说半截突然刹车,俩人对上眼嘿嘿一笑。你品,这种欲言又止的低声细语,可不就是职场生存必备技能?这时候有人要问:低声说话不会显得心虚吗?嘿,这您就外行了!关键不在音量,而在那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劲儿。
上周逛书店遇见更绝的。俩高中生猫在书架后头,小姑娘捏着本《百年孤独》压低嗓门:"你看这段...像不像咱班那谁?"男生憋笑憋得直抽抽。要我说啊,现在的年轻人可比咱们那会儿会来事儿。您寻思寻思,这低声细语里藏着的,不正是少年人特有的狡黠和浪漫?
不过说实在的,现在大伙儿手机玩多了,倒把老祖宗的说话艺术给丢了。您看地铁里那些开视频公放的,那叫一个理直气壮。这时候就格外想念那些会低声细语的人——就像昨天在咖啡馆遇见的姑娘,接着电话说"嗯,我懂"的声音轻得像春雪化在掌心,愣是让整个空间都温柔三分。
要我说啊,这低声细语可不只是说话方式,更像是种生活智慧。您琢磨琢磨,当激烈争论变成耳畔私语,当抱怨牢骚化作轻声探讨,这人际关系不就跟泡茶似的,越泡越有滋味了么?话说到这儿,您要不要试试把明天的对话音量调低两格?保准能咂摸出点新鲜趣味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