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ǔ yǎng wú kuì
成语解释:比喻没有做亏心事,并不感到惭愧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问心无愧
繁体字形:頫仰無愧
英文翻译:feel not disgraceful in looking down and up -- having a clear conscience
俯:敬辞,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:俯允。
仰:[yǎng]1.脸向上,与“俯”相对:仰首。仰望。2.敬慕:久仰。敬仰。3.依赖:仰承。仰赖。仰仗。仰人鼻息。4.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:仰即尊照。5.服下,指服毒:仰药(服毒药自杀)。仰毒。6.姓。[áng]古同“昂”,情绪高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愧:惭愧:羞愧。问心无愧。愧不敢当(感到惭愧,承当不起)。
“俯仰无愧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说的其实就是一种坦荡的生活态度——无论对上对下、对人对己,都能问心无愧。举个例子:老张在单位干了二十年,从没拿过客户一分钱回扣,退休时同事问他怎么做到的,他摆摆手说:“就是图个睡得安稳,俯仰无愧罢了。”你看,这成语用起来是不是特别贴合那些坚守原则的人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社会这么复杂,真能做到处处无愧吗?”其实,俯仰无愧不是要求人变成“圣人”,而是强调在关键选择上守住底线。比如朋友找你帮忙作弊,你拒绝了,哪怕对方不高兴,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这种“无愧”不是完美主义,而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。
我见过一位早餐店老板,每天凌晨三点起来现磨豆浆。有人劝他用现成粉冲调省事,他却说:“街坊吃了十年我的早点,不能砸了招牌。”这种朴实的坚持,恰恰是“俯仰无愧”的生动写照。有时候,平凡人的日常选择反而更能体现这个成语的分量。
再想想我们常遇到的职场困境:该不该为升职说违心话?要不要为讨好领导隐瞒错误?这时候如果记得“俯仰无愧”四个字,就像心里多了杆秤。有个年轻程序员曾跟我分享,他因为坚持上报系统漏洞得罪了上司,但后来公司避免重大损失反而提拔了他。这种故事告诉我们,正直或许短期吃亏,但长远看自有它的价值。
说到底,俯仰无愧更像是一种生活指南针。它不保证你永远顺风顺水,但能让你在夜深人静时坦然面对镜中的自己。就像古人说的“平生不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心不惊”,这种内心的安稳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