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òu zhī wú kuì
成语解释:受:接受,得到。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
成语出处: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四卷:“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,万般辛苦,受之无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奖励与荣誉等
繁体字形:受之無愧
英文翻译:Well deserved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愧:惭愧:羞愧。问心无愧。愧不敢当(感到惭愧,承当不起)。
“受之无愧”这个词,到底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:小明在团队项目中承担了最难的任务,连续熬夜两周,最后成果远超预期。庆功会上,老板当众表扬他:“这个功劳你受之无愧!”这里既肯定了努力,也强调了成果与付出的匹配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当之无愧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这两个成语几乎可以互换,但“受之无愧”更突出接受奖励时的心安理得感。比如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后说:“金牌我受之无愧”,传递的不仅是实力,更是对自己付出的绝对自信。
生活中常见这样的场景:老王帮邻居接送孩子整整三年,暴雨天也从未缺席。当社区颁发“热心市民奖”时,邻居们都说:“这奖你拿着才受之无愧”。这种用法既突显长期坚持的价值,也暗含群众认可的集体判断。
有意思的是,现在年轻人开始用这个词自嘲。比如刚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发朋友圈:“通宵三天的黑眼圈,现在睡足十二小时受之无愧”。这种幽默化使用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意,说明语言始终在动态更新。
有人认为“受之无愧”会显得傲慢,这其实是误解。关键要看语境——当支教老师收到学生集体制作的感谢册,含着泪说“这份心意我受之无愧”,传递的是责任与情感的双向奔赴。真正有价值的认可,接受时本就应该挺直腰杆。
在这个讲究谦逊的社会文化里,学会坦然接受应得的赞誉其实很重要。就像程序员修复重大系统漏洞后,面对公司的特别奖金,完全可以大方回应:“这个奖励我受之无愧”。这种态度既尊重自己的专业价值,也激励团队共同进步。
下次遇到值得骄傲的时刻,不妨想想这个词的分量。它不只是对结果的肯定,更是对过程中每滴汗水的丈量。就像春种秋收的农人,摸着沉甸甸的稻穗说“今年丰收受之无愧”,那份踏实感,正是这个词最本真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