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uāng
  • cǎi
  • d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uāng cǎi duó mù

成语解释:形容鲜艳耀眼。同“光彩夺目”。

成语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玉台翠树,光采夺目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颜色鲜艳耀眼

繁体字形:光採奪目

英文翻译:Brilliant light

光采夺目的意思

光:1.通常指照在物体上,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,如太阳光、灯光、月光,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。也叫光波、光线。2.景物:风光。春光明媚。3.光彩;荣誉:为国增光。4.比喻好处:沾光。叨光。借光。5.敬辞,表示光荣,用于对方来临:光临。光顾。6.光大;使显耀:光前裕后。光宗耀祖。7.明亮:光明。光泽。8.光滑;光溜:磨光。这种纸很光。9.一点儿不剩;全没有了;完了:精光。用光。把敌人消灭光。10.姓。

采:[cǎi]1.摘取:采茶。2.选取;搜集:采用。采购。采风。3.挖取(矿藏):采矿。采油。4.神态;精神:丰采。兴高采烈。[cài]1.〔采邑〕也叫食邑、采地、封地。2.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。封地的租税收入,作为卿大夫的俸禄。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。秦汉后的采邑,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,作为其俸禄的“食邑”。3.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、贵族或功臣的领地。
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光采夺目”这个词,听起来像是一束强光突然照进眼睛,让人忍不住眯起眼却又挪不开视线。但具体该怎么用它呢?比如有人问:“这个词只能形容珠宝首饰吗?”其实不然。想象一位舞者穿着素色长裙旋转,舞台灯光打在她身上,裙摆瞬间泛起银白色光泽——这时你完全可以说:“她的舞姿让原本朴素的服装变得光采夺目。”
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这个词和‘光彩照人’有什么区别?”两者都强调视觉上的惊艳,但“光采夺目”更侧重物体本身散发的强烈光芒,比如阳光下的雪山峰顶,或是博物馆里陈列的琉璃盏;而“光彩照人”更多用于形容人由内而外的气质,比如演讲者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。

在广告文案中,这个词经常被滥用。比如某手机广告宣称“屏幕色彩光采夺目”,其实不如直接说“画面鲜活如真”更准确。个人认为,过度使用这类成语反而会削弱语言力量——就像往菜里拼命撒盐,最后只剩咸味掩盖了食材本味。

生活中倒是有个真实案例:朋友改造老房子时,特意保留了一面斑驳的红砖墙。当暖黄色射灯打上去的瞬间,墙面的裂纹和褪色痕迹突然有了层次感,整个空间顿时光采夺目。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“夺目”未必需要崭新或昂贵,关键在于如何唤醒事物隐藏的生命力。

如果把时间轴拉长,这个词其实在悄悄进化。二十年前它可能更多出现在珠宝店的霓虹灯牌上,如今却被年轻人用来形容爱豆的舞台造型,甚至用来描述VR游戏里的虚拟星空。语言就像流动的河,成语的边界也在使用中不断被重新勾勒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如果“光采夺目”用来形容思想,是否合适?比如某位哲学家的观点让人豁然开朗,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“光采夺目”?这或许正是汉语的魅力——当具象词汇被赋予抽象意义时,语言便拥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。

光采夺目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与众不同的手工设计呈现出的是光采夺目的玻璃陈列柜内衣,设计师巧妙地将天使与恶魔的特质玩弄于股掌之间。
  2. 造句 不言而喻,在他看来,生命本身是最重要的、最光采夺目的艺术,而其他形形色*的艺术都不过是准备好献给它的。
  3. 造句 常震只觉现在的她,就像太阳一样光采夺目,看一眼就会闪痛眼睛,又像月亮一样明**人,看一眼就会终生难忘。
  4. 造句 说完祭出一个乌黑色的旗子,只见上面写有玄冥2字,光采夺目。
  5. 造句 说是光采夺目都难以尽述,历届弟子,除了寥寥几人,似乎没有可以与她们相媲美。
  6. 造句 这是您找到的?晶莹碧透,光采夺目,象珍珠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