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īng tàn bù tóu
成语解释:投:投合。比喻彼此合不来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5回:“今日见面,原想得一知己,岂知谈了半天,竟有些冰炭不投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彼此不相容
繁体字形:冰炭不投
英文翻译:as incompatible as ice and charcoal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炭:1.木炭。2.像炭的东西:山楂炭。3.〈方〉煤:阳泉大炭(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)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投:1.抛,掷,扔(多指有目标的):投篮。投弹(dàn)。2.跳进去:投河。自投罗网。3.放进去,送进去:投入。投资。投标。4.走向,进入:投宿(找地方住宿)。投奔。投靠。投降。投师(从师学习)。投诉。5.发向:投射。投影。6.寄,递送:投递。投稿。7.合:投合。意气相投。8.临,在…以前:投明。投暮(天黑以前)。
“冰炭不投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冰块和炭火放不到一起,比喻双方性格、观念完全对立,无法相容。举个例子:公司里新来的张经理做事保守谨慎,凡事都要按流程走;而团队里的李同事是个“行动派”,总想打破常规快速推进。两人合作时,张经理觉得李同事太冒失,李同事吐槽张经理太死板,最后连开会讨论方案都成了互相挑刺的战场。
有人可能会问:冰炭不投的情况真的无解吗?其实未必。比如邻居王阿姨和赵大爷,一个喜欢跳广场舞,一个爱拉二胡。刚开始两人互相看不惯,王阿姨嫌二胡声太凄凉,赵大爷觉得广场舞太吵闹。后来社区组织文艺汇演,他俩一个伴奏一个领舞,反而配合出了新节目。这说明看似对立的双方,找到共同目标后也能产生化学反应。
从个人经历看,职场中遇到“冰炭组合”反而可能是机遇。去年我们部门空降了一位强调数据驱动的总监,和深耕行业二十年的老主管理念冲突不断。但正是这种碰撞,逼着团队既要用数据分析优化方案,又要结合实战经验做调整,最终拿下了年度创新奖。有时候“不合”就像砂纸,摩擦反而能磨出光亮。
如果发现自己正处在冰炭不投的关系里,不妨试试“物理隔离+功能转化”。就像火锅店既需要冰块保鲜食材,也需要炭火煮沸汤底——分开使用,各司其职。重要会议前先让激进派头脑风暴,再让保守派风险评估,比硬要同步推进更有效率。毕竟,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学会把差异当工具而不是障碍,才是成年人的生存智慧。
说到底,成语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消灭矛盾,而是如何与矛盾共舞。就像阴阳鱼图案,看似对立的两极其实构成了完整循环。下次遇到“冰炭不投”的处境时,或许可以笑着问自己:这次又能碰撞出什么新火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