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īng
  • tàn
  • tó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īng tàn bù tóng qì

成语解释: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。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不能相容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显学》:“夫冰炭不同器而久,寒暑不兼时而至,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分句;形容两种对立的事物

繁体字形:冰炭不同器

英文翻译:Different ice and charcoal utensils

冰炭不同器的意思
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
炭:1.木炭。2.像炭的东西:山楂炭。3.〈方〉煤:阳泉大炭(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)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同:[tóng]1.相同;一样:同类。同岁。同工同酬。大同小异。条件不同。同是一双手,我为什么干不过他?2.跟…相同:同上。同前。“弍”同“二”。3.共同:一同。会同。陪同。4.一同;一齐(从事):同甘苦,共患难。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。5.引进动作的对象,跟“跟”相同:有事同群众商量。6.引进比较的事物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哥哥一样聪明。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。7.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,跟“跟”相同:他同这件事无关。8.表示替人做事,跟“给”相同: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。你别着急,我同你出个主意。9.表示联合关系,跟“和”相同:我同你一起去。10.姓。[tòng]见〖胡同〗。

器:1.器具:瓷器。木器。铁器。器物。2.器官:消化器。生殖器。3.度量:器量。4.才能;人才:大器晚成。5.器重。

成语评论

哎,这“冰炭不同器”的成语,听着就像在说“热脸贴冷屁股”的感觉对吧?不过它可比这文雅多了!咱们先举个栗子:比如公司里有个雷厉风行的主管,偏要拉着慢工出细活的文案组搞头脑风暴,结果会上吵得鸡飞狗跳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冰炭不同器”嘛?一个要速度,一个要质量,俩路子压根儿碰不到一块儿去。
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水火不容的俩东西硬凑一起准出事!就像你非要往火锅里倒冰镇可乐,咕嘟咕嘟冒泡儿看着热闹,实际味道全毁了。这道理搁人际关系里也适用,比如我妈总想让我考公务员,我偏要搞自媒体,每回过年回家饭桌上都弥漫着尴尬的硝烟味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冰和炭真就不能和平共处吗?去年我们小区搞垃圾分类,原先互相看不顺眼的广场舞大妈和夜跑青年,愣是组成了环保志愿队。你猜怎么着?大妈们把废旧电池当宝贝收集,小伙子们用APP搞数据分析,最后拿了区里环保创新奖!这事让我琢磨着——冰炭要是找对容器,没准能变成干冰灭火器呢!

依我看呐,现在这社会讲究的就是个“和而不同”。就像手机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,虽然底层架构天差地别,但不妨碍咱们用它们刷短视频、点外卖。关键得学会在差异里找平衡点,好比吃重庆火锅时配碗冰粉,辣得嘶哈嘶哈的时候来口甜的,这不就完美中和了吗?

说到底,“冰炭不同器”更像是个提醒而不是禁令。就像我家猫狗双全的现状,暹罗猫整天上蹿下跳,金毛犬懒成一滩毛毯。刚开始天天上演全武行,现在居然学会了共用食盆——猫吃上半场,狗承包下半场。你看,连动物都能摸索出共存之道,咱们人类总得有点进步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