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
  • cùn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 cùn zhī mò

成语解释:比喻微少、细小。
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宁当争分寸之末,竞锥刀之利哉?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微小

繁体字形:分寸之末

英文翻译:The end of the divide

分寸之末的意思
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末:1.东西的梢;尽头:末梢。秋毫之末。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末倒置。舍本逐末。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末。明末。末班车。上世纪末。4.末子:锯末。茶叶末儿。把药研成末儿。5.姓。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
成语评论

哎,说到“分寸之末”这成语,你可能心里嘀咕:“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?”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事情已经细微到接近极限的状态,就像拿尺子量到最后一毫米,再往下就得靠感觉了。举个栗子,比如有人吐槽:“你这方案改到第八版了,连标点符号都要抠,真成‘分寸之末’了吧?”你看,这里既点出了精益求精的态度,又带点幽默的调侃。
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“那这成语到底用在哪合适呢?”嘿,问得好!比如谈判桌上,双方为了0.5%的利润反复拉扯,这时候一句“咱们别卡在分寸之末上,大局为重嘛”就能瞬间破冰。说白了,它既能夸人细致,也能提醒人别钻牛角尖,全看语境怎么用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生活中真有人把“分寸之末”当饭吃咋办?比方说我有个朋友,拍照非得把滤镜参数调到小数点后两位,结果错过最美夕阳。这时候用这成语就特贴切:“兄弟,追求完美没错,但别困在分寸之末里啊!”你看,带点口头禅的劝解,是不是比干讲道理更有人情味?

其实我个人觉得啊,这成语特别适合现在这个时代。大伙儿总在“卷”和“躺”之间反复横跳,要是能把握好“分寸之末”的度,既不放过关键细节,又不至于被琐事拖垮,那可真是门学问。就像做菜放盐,少一克没滋味,多一撮就齁嗓子——这个度啊,得靠经验慢慢摸。

最后插句实在话,别看这成语文绉绉的,用对了地方特接地气。下次见人纠结微信消息要不要加表情包时,你甩出一句“别在分寸之末上较劲啦”,保准对方秒懂还觉得你挺有文化。毕竟嘛,生活的艺术,有时候就在这些细微处的拿捏里藏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