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 cùn zhī gōng
成语解释:分寸:比喻微小。指微小的功劳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见燕王曰:‘臣,东周之鄙人也,无有分寸之功。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小功劳
繁体字形:分寸之功
英文翻译:The power of proportionality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寸:1.长度单位,10分等于1寸,10寸等于1尺。1市寸合1/30米。2.形容极短或极小:寸功。寸进。寸土。寸步。鼠目寸光。3.凑巧:你来得可真寸。4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哎哟,说到“分寸之功”这个成语啊,估计不少人会挠头:这玩意儿具体啥意思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做事拿捏得刚刚好,多一分嫌多,少一分嫌缺。举个栗子,你瞅瞅老王给客户提方案,既没把预算吹上天,也没把需求缩成蚂蚁腿,最后甲方拍板说“这方案实在”,这不就是分寸之功的典型操作么?
那问题来了,分寸感到底咋练出来的?嘿!这玩意儿还真不是背公式能搞定的。比如小李刚入职时,见领导就疯狂输出创意,结果被嫌“太飘”;后来他学乖了,每次先观察团队节奏,再在关键节点提两三个靠谱建议,反而被夸“会来事儿”。你看,分寸就像炒菜的火候——锅太热会焦,火太小会夹生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现在这世道讲究效率至上,分寸感会不会反而拖后腿?我跟你讲个反例。去年我们部门搞创新赛,有个团队为了抢进度,把用户隐私条款写得跟迷宫似的,结果项目上线三天就被举报下架。反观隔壁组花三天打磨用户协议,虽然起步慢,但人家现在用户留存率杠杠的。所以说啊,分寸之功看着像减速带,实际上却是安全气囊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个趣事。前阵子邻居大姐调解婆媳矛盾,既没站婆婆那边数落媳妇,也没帮媳妇怼长辈,反而拉着俩人回忆当初怎么互相照顾。你猜怎么着?最后俩人抹着眼泪说“其实心里都明白对方的好”。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能耐,可不就是分寸之功的生活版演绎嘛!
要我说啊,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分寸感反而成了稀缺品。你看那些社交媒体上翻车的案例,十个有九个都是话没说圆乎。就像我写这篇文章,要是光讲大道理不说人话,或者只顾抖机灵不讲逻辑,各位看官早划走了不是?所以说啊,下次遇到要拿捏分寸的场合,记住三字诀:稳、准、柔,保管比硬碰硬好使多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