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bù cóng xīn
成语解释:力:力量;能力;从:依从;顺从。心里想做某事;但是力量不够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谦辞
繁体字形:力不従心
英文翻译:one 's strength does not match one 's ambitions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从:[cóng]1.依顺:顺从。盲从。从善如流。2.采取,按照:从优。3.跟随:愿从其后。4.跟随的人:侍从。仆从。5.参与:从业。从政。投笔从戎。6.由,自:从古至今。从我做起。7.次要的:主从。从犯。8.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:从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称)。9.中国魏以后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从品”之分,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)。10.姓。[zòng]1.古同“纵”,竖,直。2.古同“纵”,放任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:明明很想做好一件事,但无论怎么努力,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?比如熬夜准备的项目方案被领导指出漏洞,或是答应帮朋友解决难题却搞得更复杂。这种“心里想使劲,手脚跟不上”的状态,正是“力不从心”的生动写照。
为什么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?心理学有个“能力-挑战平衡理论”:当任务难度远超个人能力时,焦虑感会飙升;但若挑战与能力匹配,反而能激发斗志。比如新手厨师第一次承办婚宴,既要协调食材火候,又要把控上菜节奏,手忙脚乱就容易陷入力不从心的困境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力不从心是因为不够努力吗?”其实不然。就像举重运动员面对超出极限的重量,不是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。工作中接到不擅长的任务,生活中突遇亲人重病需要照料,这些场景中的力不从心,更多是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力暂时错位导致的。
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移动互联网时代,人们反而更容易感到力不从心。朋友圈里别人晒的健身打卡、育儿心得、职场晋升形成密集的信息压力,让人误以为“别人都能轻松做到”。这种比较会扭曲自我认知,把正常的成长过程误解为个人失败。
面对力不从心,不妨试试“折纸策略”:再复杂的纸鹤也是由基础折叠步骤组成。去年我学习视频剪辑时,曾被特效功能吓退,后来改成每天只钻研一个按钮的作用,三个月后竟能独立完成宣传片。拆分目标、允许自己“分段达标”,往往比硬扛更有效。
值得思考的是,力不从心是否完全是坏事?就像弹簧受压后会反弹,适度的无力感反而能帮我们校准方向。朋友公司有位销售冠军,连续半年业绩下滑后意识到自己管理知识欠缺,主动申请调岗学习,现在已成为区域培训师。暂时的停滞,可能是为转向积蓄能量。
下次遇到力不从心的状况,可以先做个“能力扫描”:是知识储备不足?时间分配不当?还是外界期待过高?就像修车师傅排查故障,找到具体卡点远比抱怨“车坏了”更有建设性。承认某些领域的局限,或许能腾出精力发现自己真正的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