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bù fù xīn
成语解释:副:符合。心里想做,但是力量够不上
成语出处:唐·无名氏《阴德传·韦判官》:“何幸明灵俯降,但揣微贱,力不副心,荀可施于区区,敢不从命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谦辞
繁体字形:力不副心
英文翻译:Force does not go against heart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副:[fù]1.第二位的,辅助的,区别于“正”、“主”:副职。副手。副官。副使。2.附带的,次要的:副业。副品。副食。副刊。副歌。副产品。副作用。3.相配,相称(chèn):名实相副。其实难副。4.量词(a.一组或一套,如“一副手套”,“全副武装”;b.指态度,如“一副笑脸”)。[pì]剖开,裂开:“不坼不副”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?明明很想完成某件事,身体却像灌了铅一样不听使唤?比如熬夜加班时眼皮打架,或是想学新技能却总抽不出时间——这种“心里火急火燎,行动拖拖拉拉”的状态,用成语“力不副心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。
举个真实场景: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主动请缨负责年度报告,结果连续三天熬夜到凌晨两点,PPT却越改越乱。他红着眼眶说:“我真想做好这份工作,可脑子现在完全转不动了。”这种目标与能力暂时脱节的现象,正是“力不副心”的典型写照。
为什么会产生力不副心?核心问题在于身心资源的错配。就像手机同时开十几个APP会卡顿,当我们把目标定得过高、规划过于密集时,身体机能和精力储备就跟不上思维的速度。神经科学发现,大脑前额叶负责制定计划,而掌控执行的基底神经节需要更长的启动时间,这种生理差异常常导致“心想事难成”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在健身房里,80%的新会员会在前两周过度训练。他们带着“一个月练出马甲线”的雄心壮志,结果肌肉酸痛反而影响后续锻炼。这启示我们:制定阶段性小目标,比强求立竿见影更符合人体运作规律。
最近帮朋友策划婚礼时遇到类似情况。新娘执着于手工制作200份请柬,结果在距离婚期两周时崩溃大哭。我们当即调整方案:保留20份精品手作,其余改用设计模板。这个折中方案既守护了仪式感,又避免了体力透支,反而让整个筹备过程充满欢乐回忆。
面对力不副心的困境,关键要建立动态评估机制。就像登山时需要随时检查补给,我们不妨每周做个“能量审计”:当前计划消耗多少精力?实际能提供多少能量?适时把“我一定要”的执念,转化成“我可以先”的弹性思维,往往能在坚持与妥协中找到更可持续的成长路径。
黄昏的操场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刚开始跑步的人气喘吁吁地停下,调整呼吸后又继续向前。这些停顿不是失败,而是身体在自我校准。承认暂时的力不副心,或许正是积蓄能量的最佳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