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èi lì bù tǎo hǎo
成语解释:指白费功夫,没有取得成效,相反带来坏的影响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今年的希望》:“杂文本非所长,写不出什么道理来,何苦费力不讨好,耽误了自己的时间,而又不能使篇幅增光呢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白费功夫
繁体字形:費力不討好
英文翻译:arduous but fruitless
费:1.费用:水电费。医药费。免费。收费。2.花费;耗费:费心。消费。费了半天工夫。3.用得多;消耗得多(跟“省”相对):老式汽车费油。走山路费鞋。孩子穿衣裳真费。4.姓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讨:1.征伐:征讨。2.探索;研究:研讨。3.索取:向敌人讨还血债。4.请求:讨教。5.招惹:讨厌。
好:[hǎo]1.优点多的;使人满意的(跟“坏”相对):好人。好东西。好事情。好脾气。庄稼长得很好。2.合宜;妥当:初次见面,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。3.用在动词前,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:好看。好听。好吃。4.友爱;和睦:友好。好朋友。他跟我好。5.(身体)健康;(疾病)痊愈:体质好。身子比去年好多了。他的病好了。6.用于套语:好睡。您好走。7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:计划订好了。功课准备好了。外边太冷,穿好了衣服再出去。坐好吧,要开会了。8.表示赞许、同意或结束等语气:好,就这么办。好了,不要再说了。9.反话,表示不满意:好,这一下可麻烦了。10.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,用法跟“多”相同:哈尔滨离北京好远?[hào]1.喜爱(跟“恶”wù相对):嗜好。好学。好动脑筋。好吃懒做。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。2.常容易(发生某种事情):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。
说起"费力不讨好"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都经历过类似场景。比如小王连续加班三个月做项目,结果领导却说"方向错了,得重做",这时候同事就会感叹:"你这真是费力不讨好啊。"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明明付出很多努力,却得不到认可?这里有个典型案例:李阿姨给儿子装修婚房,特意选了高档红木家具,结果儿子却说"太老气,年轻人根本不喜欢"。其实问题出在——做事情前没搞清楚对方真实需求。
再举个学生时代的例子。小明为班级晚会准备了三套方案,把每张手绘海报都做得像艺术品。结果班长说:"其实用PPT演示就够用了"。这种时候我们会发现,过度追求完美有时反而偏离实际需求。
大家可能会问:怎么避免这种尴尬情况?我观察到三个关键点:
1. 提前确认目标(比如装修前问问年轻人喜好) 2. 分阶段获取反馈(别等到最后才展示成果) 3. 学会换位思考(领导要的是效率,学生要的是实用)
有趣的是,有些时候"费力"本身就有价值。邻居张叔退休后研究智能手机,虽然学得慢还总闹笑话,但儿女特别感动他的努力。这说明过程中的心意有时比结果更重要。
工作中也常见这种现象:新同事熬夜做的方案被推翻,看似白费功夫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其实是快速试错的好机会。就像做菜时火候没掌握好,虽然这道菜不好吃,却记住了正确的烹饪时间。
最后想说,与其纠结是否"讨好",不如把每次尝试都看作成长阶梯。就像学骑自行车总会摔跤,但当我们真正掌握平衡时,就会发现之前所有的踉跄都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