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āo xiū rěn rǔ
成语解释:包:包容。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
成语出处:明·王廷讷《狮吼记》:“在家做小伏低,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,到人前包羞忍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;指人的气量大
繁体字形:包羞忍辱
英文翻译:Shame and humiliation
包:1.用纸、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:包书。包饺子。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。2.包好了的东西:药包。邮包。打了个包。3.装东西的口袋:书包。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。病包儿。坏包儿。淘气包儿。4.用于成包的东西:两包大米。一大包衣服。5.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:树干上有个大包。腿上起了个包。6.毡制的圆顶帐篷:蒙古包。7.围绕;包围:火苗包住了锅台。骑兵分两路包过去。8.容纳在里头;总括在一起:包含。包罗。无所不包。9.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,负责完成:包医。包教。包片儿(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)。10.姓。
羞:1.害臊;难为情:害羞。2.使难为情:你别羞我了。3.耻辱:羞耻。4.感到耻辱:羞与为伍。5.同“馐”。
忍:1.忍耐;忍受:忍痛。2.狠心;硬着心肠:忍心。残忍。
辱:1.耻辱(跟“荣”相对):羞辱。屈辱。奇耻大辱。2.使受耻辱;侮辱:折辱。辱骂。丧权辱国。3.玷辱:辱没。辱命。4.谦辞,表示承蒙:辱临。辱承指教。
哎,你听说过“包羞忍辱”这成语吗?举个栗子啊:老张在单位被领导当众批评方案太烂,但他愣是没吭声,反而笑着说“我回去再改改”。同事背后都议论他怂,可他心里门儿清——这叫“包羞忍辱”,先稳住局面才能找机会翻盘。
等等,啥叫“包羞忍辱”呢?说白了就是心里再憋屈,面儿上也得兜住。就像打游戏遇到猪队友,你总不能直接摔键盘吧?关键时候忍这一下,反而能腾出脑子想对策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那有人要问了:“为啥非得忍啊?直接怼回去不爽快吗?”嘿,这得分情况!比如三国里司马懿被诸葛亮送女装羞辱,人家照样笑眯眯收下。结果咋样?耗到诸葛亮油尽灯枯,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。你看,忍辱这事儿,搞不好真能憋出个王炸。
放到现在,这成语还灵不灵?我跟你说,太灵了!隔壁王婶开奶茶店,头三个月赔得底儿掉,亲戚都说她瞎折腾。可她愣是咬牙撑住,现在分店都开三家了。要我说啊,这“包羞忍辱”的精髓不在忍,而在忍的时候手里没停——该改方案改方案,该学技术学技术,这才是真本事!
说到底,谁还没个吃瘪的时候?关键看你怎么消化这口气。有人觉得忍辱是窝囊,我倒觉得像武侠小说里的“龟息功”——表面装孙子,暗地里攒大招。等时机一到,嘿,那翻身仗打得才叫漂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