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uàn
  • fǎn
  • z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ō luàn fǎn zhì

成语解释:犹拨乱反正。指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

成语出处:元 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一折:“区区见五代之乱,天下涂炭极矣,常有拨乱反治之志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治国政策方面

繁体字形:撥亂反治

英文翻译:dispel chaos and restore peace

拨乱反治的意思

拨:1.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,使东西移动:拨门。拨船。拨开云雾。2.分出一部分发给;调配:拨粮。拨款。拨两个人到锻工车间工作。3.掉转:拨头便往回走。4.用于成批的人或物:工人们分成两拨儿干活儿。大家轮拨儿休息。
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
反:1.颠倒的;方向相背的。与“正”相对:反面。反作用。2.指反革命、反动派:肃反。3.反抗;反对:反法西斯。反封建。4.翻转:反复。反败为胜。5.推及:举一反三。6.回;还:反击。反问。7.副词。反而:画虎不成反类犬。8.古同“”。

治:1.治理:治家。治国。自治。治标。治本。治淮(淮河)。2.指安定或太平:治世。天下大治。3.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:县治。府治。省治。4.医治:治病。我的病已经治好了。5.消灭(害虫):治蝗。治蚜虫。6.惩办:治罪。惩治。处治。7.研究:治学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说到“拨乱反治”这个成语,你可能会懵:这到底是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把混乱的局面掰回正轨,让事情重新走上正道。举个例子,比如公司里项目进度乱成一锅粥,领导突然空降一个经验丰富的负责人,三下五除二调整分工、明确目标,结果团队效率直接翻倍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拨乱反治”吗?

这时候有人问了:“这成语和‘力挽狂澜’有啥区别?”嘿,问得好!虽然都是解决问题的意思,但“拨乱反治”更强调主动纠正错误的过程。比如历史上汉文帝上台后废除严刑峻法、鼓励农耕,硬是把秦末的烂摊子变成了“文景之治”。你品,你细品,这不就是先有“乱”,再有“反治”的递进关系吗?

不过啊,现实生活里“拨乱反治”真那么容易吗?我跟你讲,可不一定!就拿小区物业改造来说,原先垃圾乱扔、停车位乱占,业委会折腾了半年才理顺。关键得抓准核心矛盾,就像老话说的“打蛇打七寸”。要是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那顶多算个救火队员,离真正的拨乱反治还差得远。

你可能会好奇:“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在哪儿?”嘿,用处可大了去了!比如我同事老王,去年接手了个天天加班却不出活的团队。他先是砍掉三个花里胡哨的汇报会,又把KPI从“工时考核”改成“成果验收”,结果三个月后项目居然提前上线了。要我说啊,这种“先破后立”的智慧,简直是职场生存必备技能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拨乱反治可不是万金油。有些时候乱象背后牵扯利益太复杂,硬要“反治”可能适得其反。就像我家楼下那网红餐厅,为了整顿排队乱象搞限号制度,结果顾客反而骂得更凶。所以啊,解决问题光有决心不够,还得讲究方法——这道理放哪儿都适用,你说是不是?

说到底,“拨乱反治”背后藏着中国人特有的处世哲学。它既不是逃避问题,也不是蛮干硬刚,而是像疏通河道那样,先把淤泥清干净,再引导水流自然归位。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先深呼吸,想想这个成语里的智慧:找准乱源、对症下药,没准儿就能四两拨千斤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