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èr wàn fēn
成语解释:形容程度极深。
成语出处: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我要向你道歉,我要十二万分诚恳向你道歉,请你原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十二萬分
英文翻译:extremely
十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二:1.数目。一加一的和。2.序数:一穷二白。3.两样:不二价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“十二万分”这个词组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来自哪里?首先,“十二万分”并不是传统成语,而是现代口语中逐渐形成的夸张表达。它结合了“十二分”(表示极致)和“万分”(表示程度极高),相当于说“超级重视”“重要到极点”。
比如公司要发布新产品时,老板可能会说:“这次推广方案要拿出十二万分的认真,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。”这里既体现了重视程度,也暗示容错率极低。类似的用法还出现在家长叮嘱考生:“明天考试得带着十二万分的仔细,千万别漏看题目!”
为什么不用“万分”而是“十二万分”?这背后藏着有趣的语言演化逻辑。中文里常用数字叠加来强化语气,像“千叮万嘱”“百般无奈”都是类似结构。“十二”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循环圆满(如十二生肖),双重叠加后既保留了文化印记,又符合现代人追求极致表达的习惯。
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场合。这个表达自带夸张属性,适合强调重大事件或关键时刻。如果用来形容日常小事,比如“我拿出十二万分的专注来拆快递”,反而会显得滑稽。个人认为这种语言创新体现了汉语的生命力——既能传承古语,又能创造符合时代气息的新说法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夸张说法会不会削弱语言准确性?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。就像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并非真实测量,语言需要留白和想象空间。当我们说“十二万分的努力”时,听众自然能感受到那种破釜沉舟的决心,这比具体数字更有感染力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重要性的场合,不妨试试这个表达。但记得搭配具体行动,比如“带着十二万分的准备去面试”之后,确实需要准备好简历、演练应答。语言的力量,终究要落在实际行动上才算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