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biàn wàn zhuàng
成语解释:变化繁多,呈现出各种情状。
成语出处:汉·伶玄《赵飞燕外传》:“后殿又为温室、凝缸室、浴兰室,曲房连槛,饰黄金白玉,以壁为表里,千变万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变化多端
繁体字形:千變萬狀
英文翻译:various form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变:1.和原来不同;变化;改变:情况变了。变了样儿。2.改变(性质、状态);变成:沙漠变良田。后进变先进。3.使改变:变废为宝。变农业国为工业国。4.能变化的;已变化的:变数。变态。5.变卖:变产。6.变通:通权达变。7.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:事变。变乱。8.指变文:目连变。9.姓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状:1.形状;样子:状态。奇形怪状。2.情况:状况。病状。罪状。3.陈述或描摹:状语。不可名状。4.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:供状。行状。5.指诉状:状纸。告状。6.褒奖、委任等文件:奖状。委任状。
「千变万状」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变化多端、形态各异。比如我们抬头看天上的云,上午可能是棉花糖般的积云,下午就变成细丝状的卷云,傍晚又被夕阳染成火红的鱼鳞云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「千变万状」吗?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用四个字来描绘变化?其实成语的魅力就在这儿。试想如果换成大白话:"变化特别多,样子各不相同",是不是少了点韵味?比如描述商场里的服装款式,说"这些衣服千变万状,既有复古旗袍又有未来感金属装",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生动?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我邻居王阿姨种的多肉植物,明明是同批买回来的,有的长成莲花座,有的像串葡萄,还有的像小兔子耳朵。有天她感慨:"这些小东西真是千变万状,养着养着就像开盲盒!"你看,普通人的生活观察也能自然用上成语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读者好奇:现代社会变化更快了,这个成语还适用吗?其实正因如此,它的使用场景反而更广。比如短视频平台上,同一个舞蹈挑战,不同人跳出了千变万状的版本;又比如AI生成的艺术作品,输入相同指令也能得到风格迥异的画作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是它既承认变化的不可预测性,又暗含欣赏的态度。就像春天的天气,上午还阳光明媚,下午突然下起太阳雨,虽然让人措手不及,但雨后的彩虹反而成了意外惊喜。生活中很多事不也是这样吗?
最近在公园观察落叶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同样是银杏叶,有的边缘已经焦黄卷曲,有的还保持鲜亮的柠檬黄,更有几片呈现渐变色效果。这种自然界的「千变万状」,比任何人工设计的图案都精妙。或许这就是成语能流传千年的原因——它抓住了事物本质的某种规律。
下次遇到看似重复的事情,不妨换个角度观察。比如早餐摊的鸡蛋灌饼,每家摊主的操作手势、面饼厚薄、酱料调配都有细微差别。这些藏在日常里的「千变万状」,不正是生活趣味所在吗?用这个成语时,关键要抓住"同中有异"的精髓,既见森林又见树木。
最后想到个反常识的用法:其实「不变」本身也是「千变万状」的一部分。就像大海永远在流动,但人们总说"大海啊故乡",这种恒常中的变化,或许才是最耐人寻味的矛盾统一。下次写文章想表达多样性时,不妨试试让这个成语跳出来点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