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tai wàn zhuàng
成语解释:极言状态之多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武帝《龙教寺碑》:“浮屠涌现,千态万状。”《宣和画谱·山水》:“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,回溪断崖,岩岫纔绝,峰峦秀起,云烟变灭晻霭之间,千态万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事物形态
繁体字形:千態萬狀
英文翻译:various form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态:1.人的姿容、体态:姿态。2.事物的情状、样子:变态。状态。事态。3.一种语法范畴。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,如主动、被动等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状:1.形状;样子:状态。奇形怪状。2.情况:状况。病状。罪状。3.陈述或描摹:状语。不可名状。4.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:供状。行状。5.指诉状:状纸。告状。6.褒奖、委任等文件:奖状。委任状。
“千态万状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千种形态、一万种模样”,常用来形容事物变化多端、形态各异。比如春天的公园里,有人放风筝、有人野餐、孩子们追逐打闹,这种热闹的场景就能用“千态万状”来形容。但问题来了: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它和“千变万化”有什么区别?
举个具体例子:如果你去观察一片森林,有的树笔直冲天,有的枝干盘曲,有的叶子细长如针,有的叶片宽大如扇——这时候说“林中树木千态万状”,既突出了形态差异,又暗含了自然造物的奇妙。而“千变万化”更强调动态的变化过程,比如天气从晴转雨再转阴,用后者更合适。
再比如社交场合中,有人谈笑风生,有人低头刷手机,有人忙着交换名片,还有人默默观察全场。这种时候形容“聚会中众人千态万状”,是不是比单纯说“大家表现不同”更有画面感?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练的语言激活了想象力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有实用价值吗?我个人觉得,在短视频时代,信息呈现方式本就“千态万状”——从科普动画到土味段子,从美食教程到极限运动,这种多样性反而让我们更需要精准表达的词汇。用对成语,就像给文字加上滤镜,让描述瞬间鲜活起来。
不过要注意,使用这类成语时别陷入堆砌辞藻的误区。比如形容市集摊位,与其说“商品千态万状地陈列着”,不如改成“摊位上摆着陶瓷玩偶、手工香皂、竹编筐篮……真是千态万状”。先铺开细节再点题,能让读者更容易代入场景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的现象:老一辈人常用“千态万状”形容生活琐事,年轻人却更爱用“这世界参差多态”这类网络用语。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,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被重新诠释。或许再过二十年,“千态万状”会衍生出新的用法——毕竟,世界本身不就是个千态万状的舞台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