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nián yī lǜ
成语解释:犹言千古一律。
成语出处:明·李贽《题孔子像于芝佛院》:“万口一词,不可破也;千年一律,不自知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从来如此
繁体字形:千年一律
英文翻译:The same age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律:1.法律;规则:定律。规律。纪律。2.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,合称十二律。3.旧诗的一种体裁:五律。七律。排律。参看〖律诗〗。4.约束:律己。律人。自律。5.姓。
提到“千年一律”,很多人会联想到“老套”“无趣”这类评价。但这个词真的只能用来批评吗?或许换个角度看,它反而藏着人类文明的另一面密码。
什么是“千年一律”的本质?举个简单的例子:西安的古城墙和苏州园林,虽然建造年代相差甚远,却都遵循着对称美学的营造法则。这种看似重复的规律性,其实是人类在漫长实践中筛选出的“最优解”。就像现代人依然使用筷子吃饭,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创造力,而是这种工具已经完美适配需求。
守旧就等于落后吗?在杭州龙井村,茶农们至今保留着明代传下的炒茶手法。机械炒茶机40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,老师傅宁愿花4小时手工翻炒。这种“笨办法”背后,保留着温度感知、力道把控等机器难以复制的经验体系。就像电子书取代不了纸质书的触感,有些传统注定要在时光长河里沉淀成珍珠。
如何打破真正的“千年一律”?观察北京798艺术区会发现有趣现象:上世纪50年代的红砖厂房里,装着最先锋的装置艺术;景德镇的年轻陶艺师,把动漫元素揉进青花瓷。真正的创新不是推翻所有旧物,而是像嫁接果树那样,让传统根系萌发新枝。
去年在敦煌参观时,我注意到壁画修复师的工作方式:他们用矿物质颜料按古法调配,却借助光谱分析仪检测褪色程度。这种古今交融的智慧,或许正是破解“千年一律”困局的钥匙。当我们在吐槽某些事物“老掉牙”时,或许该先问问:是它们真的落伍了,还是我们失去了发现新意的眼睛?
东京银座的百年和果子店,至今坚持手写订单;硅谷的科技公司,茶水间永远备着马克笔和白板。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提醒我们:真正有价值的事物,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褪色,就像青铜器上的绿锈,反而增添了岁月的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