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gǔ yī lǜ

成语解释:谓从来如此。

成语出处:明·李贽《史纲评要·周记·敬王》:“杀子产,谤仲尼,千古一律,何足怪哉?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从来如此

繁体字形:千古一律

英文翻译:The same thing

千古一律的意思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律:1.法律;规则:定律。规律。纪律。2.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,合称十二律。3.旧诗的一种体裁:五律。七律。排律。参看〖律诗〗。4.约束:律己。律人。自律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千古一律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儿玄乎,但说白了就是那些几百年都没变的老规矩。比如古代科举考试,从唐朝到清朝都用八股文写作,考生们得按固定格式答题,这不就是典型的千古一律吗?有人可能要问:这种死板的规定为啥能延续千年?

咱们不妨换个角度想。古代没有标准化考试系统,八股文就像现在的答题卡填涂规范,能快速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人才。就像今天企业招聘看学历证书一样,本质上都是通过统一标准降低决策成本。不过这也导致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埋没,就像现在总有人吐槽“唯学历论”不合理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里的诊疗原则,到现在还被老中医们奉为圭臬。这算不算千古一律?但仔细看会发现,现代中医早就在古法基础上加入了影像检查、化验报告。所以说真正的千古一律不是照搬照抄,而是在核心原理不变的前提下与时俱进。

我见过不少传统手艺人,他们守着祖传工艺不肯变,结果市场越做越小。但杭州有家做油纸伞的作坊,把传统技艺用在现代灯具设计上,反而闯出了新天地。这让我想到:千古一律的重点不在“不变”,而在找到那个值得坚守的核心价值。

现在年轻人总说“传统与创新的碰撞”,其实碰撞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。就像故宫文创把雍正画像做成表情包,传统文化的内核没变,只是换了个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。这种智慧,或许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律——把握住精髓,外表怎么变都行。

最近看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,突然意识到交通规则也是种千古一律。从马车时代的靠右行走到现在的红绿灯系统,基本通行逻辑其实没大变。但如果没有这些统一规则,再先进的科技也难保道路安全。这说明有些规律确实需要长期稳定,关键是要区分哪些该守旧、哪些该革新。

站在书店里翻看不同版本的《孙子兵法》,突然明白个道理:千古流传的东西就像河流,河道可能改道,但水流永远向前。我们既不必对老传统顶礼膜拜,也不用急着全盘否定。找准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,才是对待千古一律最聪明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