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jīn zhī dī,kuì yú yǐ lòu
成语解释:堤:堤坝;溃:崩溃。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
成语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千金之堤,溃于蚁漏,有罅故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方面
繁体字形:千金之堤,溃于蚁漏
英文翻译:A bank of thousands of gold is broken by ant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堤:沿河、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,多用土石等筑成:河堤。海堤。修堤筑坝。
溃:[kuì]1.(大水)冲破(堤坝)。也引申为突破:溃决。溃围(突破包围)。2.被打垮:溃退。溃不成军。3.腐烂:溃烂。溃疡。[huì]疮溃烂:溃脓。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蚁:1.昆虫,种类很多,一般体小,呈黑、褐、红等色,触角丝状或棒状,腹部球状,腰部细。营群居生活,分雌蚁、雄蚁、工蚁和兵蚁。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,有翅。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,生殖器官不发达。工蚁担任筑巢、采集食物、抚养幼虫等工作。兵蚁负责守卫。2.(Yǐ)姓。
漏:1.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壶里的水漏光了。2.物体有孔或缝,东西能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漏勺。锅漏了。那间房子漏雨。3.漏壶的简称,借指时刻:漏尽更深。4.泄露:走漏风声。说漏了嘴。5.遗漏:挂一漏万。这一行漏了两个字。点名的时候,把他的名字给漏了。
大家可能都听过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这句成语,但具体怎么理解它呢?举个例子:一家科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产品,却因为程序代码中一个没被发现的符号错误,导致整个系统在发布会当天崩溃。这时候,问题核心就出现了——为什么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?
有人可能会问:“既然大堤这么重要,为什么没人提前检查蚂蚁窝?”这就像有人疑惑:“公司有那么多工程师,怎么会发现不了代码错误?”其实关键在于持续性观察机制的缺失。就像防汛巡查不能只在雨季突击检查,日常工作中的细节把控也需要形成固定流程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有位学生每天少复习十分钟,觉得“反正不影响成绩”。等到期末考试前突击时,才发现知识点断层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。这时候我们自然想问:“日常的小松懈,真的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吗?”实际上,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往往发生在不被注意的角落。
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情况:某个项目因为文件命名不规范,导致后期版本混乱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建立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。就像给堤坝安装智能监测系统,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设计“预警机制”。
有人担心:“如果处处谨小慎微,会不会变得神经紧绷?”其实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。就像现代水利工程既要有自动报警装置,也要定期人工巡检。我们既要培养风险意识,也要学会区分“关键细节”和“无关琐事”。
最后来看个积极案例:某小区物业每周检查排水管道,及时修补裂缝。去年台风季,周边社区都遭水淹,唯独这个小区安然无恙。这说明预防性维护的价值远超事后补救。与其等问题出现后焦头烂额,不如在日常就把“蚂蚁窝”找出来。
站在当代视角看这个成语,会发现它揭示了系统管理的底层逻辑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培养“见微知著”的能力。毕竟在精密运转的现代社会,一个螺丝钉的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但也不必因此焦虑,只要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,就能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