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jīn zhī zǐ
成语解释: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指富贵人家的子弟
繁体字形:千金之子
英文翻译:gilded youth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“千金之子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挺贵气,但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张总家的儿子从小出入豪车接送,留学回来直接空降公司当副总,结果半年亏掉三千万——这就叫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”,老话说的“富贵人家孩子不冒险”在他这儿完全反着来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是夸人还是贬人?”其实要看语境。明代小说里夸某公子“真乃千金之子”,是赞叹他家世显赫;现在要是说谁“活成千金之子”,八成是暗讽这人离了爹妈啥都不会。就像前两年某明星醉驾被查,网友评论:“千金之子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啊!”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能反映时代变迁。二十年前说“千金之子”带着羡慕,现在更多是警醒。邻居王叔常念叨:“别看老李家孩子现在风光,千金之子最怕坐吃山空。”这话实在,去年还真听说那孩子炒股把家里两套房赔进去了。
怎么避免成为反面教材?我观察过不少企业家二代,发现关键在“千金”和“子”的平衡。有个做文创的姑娘说得妙:“我爸给的启动资金是千金,但我这个‘子’得自己长成能下金蛋的鸡。”她去年设计的国潮产品卖爆全网,这才叫真正的“千金之子”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像面镜子。照出的是我们对资源传承的复杂心态——既渴望先天优势,又警惕过度依赖。就像种树,肥沃土壤固然重要,但树苗自己得往深处扎根。下次听到有人说“千金之子”,不妨多问句:“你说的是金锄头,还是金饭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