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n chī bù diān
成语解释:痴:呆傻;颠:同癫,疯癫。装疯卖傻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》:“这婆子俐齿伶牙,能言快语,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,所以上下都喜欢他。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装疯卖傻
繁体字形:半癡不顛
英文翻译:Half infatuated
半:1.二分之一;一半(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,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):半尺。一斤半。半价。过半。一年半载。2.在…中间:半夜。半路上。半山腰。半途而废。3.表示很少:一星半点儿。一鳞半爪。4.不完全:半新的楼房。房门半开着。5.姓。
痴:1.傻;愚笨:痴呆。痴人说梦。人家笑我太痴。2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:痴情。3.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:书痴(书呆子)。4.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;精神失常:痴子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颠:1.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:山颠。塔颠。2.颠簸:路不平,车颠得厉害。3.跌落;倒下来:颠覆。颠扑不破。4.跳起来跑;跑:连跑带颠。跑跑颠颠。5.同“癫”。
哎,你听说过“半痴不颠”这个成语不?它形容一个人看起来傻乎乎的,但又不是真疯癫,反而藏着点机灵劲儿。举个栗子,老王平时总爱跟同事插科打诨,开会时还拿文件夹当帽子戴,可一到项目出问题,他立马能掏出个方案把漏洞补上——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“半痴不颠”?
等等,这成语到底是夸人还是损人啊?问得好!其实它就像个双面硬币。比如小区门口修车的老张,整天哼着跑调的京剧,工具箱乱得像被炮仗炸过。但街坊四邻都知道,再难修的电动车到他手里,捣鼓两下准能“起死回生”。你说他糊涂吧?人家心里跟明镜似的。
要我说啊,这种“揣着明白装糊涂”的生存智慧挺有意思。你看《射雕》里的老顽童周伯通,表面疯疯癫癫跟人比跳泥坑,实际武功盖世还创出了左右互搏术。说白了,这成语更像是给聪明人穿的迷彩服——既能避开锋芒,又能闷声干大事。
现实中这种特质可太实用了。我有个做设计的发小,平时朋友圈净发些猫咪表情包,开会时还总把“我就随便说说”挂嘴边。结果去年公司竞标,她那个“随便画”的方案愣是PK掉三家4A公司。你说气人不?但仔细想想,人家这叫“大智若愚”,你懂的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装傻和真傻就隔层窗户纸。记得上学时班上有个男生,上课总趴着睡觉,考试却回回年级前十。后来才知道,人家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刷题了。所以啊,“半痴不颠”的精髓不在“痴”,而在“不颠”——心里那杆秤,可从来没歪过。
说到底,这世道谁还没点保护色呢?就像老家院里的歪脖子枣树,看着东倒西歪的,结的果子比谁都甜。下次见到那些“不太正常”的同事朋友,咱可别急着下结论——保不齐人家正偷摸憋着大招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