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ó gǔ tōng jīn
成语解释:博:广博;知道得多;通:通晓。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石崇传》:“君侯博古通今,察远照迩,愿加三思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颂人
繁体字形:博古通今
英文翻译:very learned
博:1.(量)多;丰富:渊博。地大物博。博而不精。2.通晓:博古通今。3.大:宽衣博带。4.姓。5.博取;取得:聊博一笑。以博欢心。6.古代的一种棋戏,后来泛指赌博:博徒。博局。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哎哟喂,今儿咱聊聊“博古通今”这成语。说白了,这词儿就是说一个人既能懂历史,又能理解现代事儿,两头都不耽误。举个例子啊,比如有位历史学者研究唐朝的科举制度,转头就能用它分析现在的高考改革——这不就是活生生的“博古通今”吗?
等等,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古人的东西跟现代有啥关系?”你品,你细品。就拿中医来说吧,《黄帝内经》里讲的“治未病”,现在不照样被用来推广预防医学?老祖宗的智慧就像个百宝箱,关键看你会不会开锁。
话说回来,我觉着“博古通今”更像种超能力。你看那些做城市规划的专家,既要懂古代水系布局(比如北宋汴京的排水系统),又要会搞现代海绵城市设计。这种跨界思维,简直比哆啦A梦的次元袋还神奇!
不过有人嘀咕:“现在信息爆炸,哪还有时间博古通今?”这话半对半不对。其实吧,刷短视频也能学门道——比如有个UP主用《孙子兵法》解读商业竞争,愣是把两千年前的兵法讲成了职场生存指南。要我说,关键不在于学多少,而是咋把知识盘活了用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,博古通今可不是让你当书呆子。就像我二舅爷,种了一辈子地,能把二十四节气跟现代农业技术揉巴着用,亩产愣是比邻居高两成。这事儿说明啥?甭管古今中外,能把道理嚼碎了消化,才是真本事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