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ōng
  • j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ōng jīn bó gǔ

成语解释: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
成语出处: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
繁体字形:通今博古

英文翻译:conversant with things present and past

通今博古的意思
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
今:1.现在;现代(跟“古”相对):当今。今人。厚今薄古。古为今用。2.当前的(年、天及其部分):今天。今晨。今春。3.指示代词。此;这:今番。今次。4.姓。

博:1.(量)多;丰富:渊博。地大物博。博而不精。2.通晓:博古通今。3.大:宽衣博带。4.姓。5.博取;取得:聊博一笑。以博欢心。6.古代的一种棋戏,后来泛指赌博:博徒。博局。

古:1.古代(跟“今”相对):远古。厚今薄古。2.经历多年的:古画。古城。这座庙古得很。3.具有古代风格的:古拙。古朴。4.真挚纯朴:人心不古。5.古体诗:五古。七古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通今博古”这词儿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啥意思?说白了,就是一个人既懂历史典故又能跟上现代潮流,就像同时拿着竹简和智能手机——知识面横跨古今。比如老张退休后天天研究《孙子兵法》,但聊起直播带货也能头头是道,街坊邻居都夸他“这老爷子真能通今博古”。

有人可能要问: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随手就能查资料,这种能力还有必要吗?去年公司开发文创产品时,小王把敦煌壁画的飞天元素融入盲盒设计,结果卖爆了。这恰好证明:能把古代智慧和现代需求“混搭”的人,反而容易创造新价值。

要说通今博古的最高境界,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算典型。他带着团队用AR技术复原《千里江山图》,让观众手机一扫就能看见画中渔船扬帆。这种“让文物活过来”的创意,既守住了文化根基,又玩出了科技新花样。

我发现现在年轻人有个误区:要么沉迷刷短视频追热点,要么只啃故纸堆当书呆子。其实就像做菜,单吃辣椒呛喉咙,光喝白粥没滋味——把唐宋诗词和脱口秀段子拌着吃,说不定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“知识美味”。

最近看脱口秀演员用《西游记》吐槽职场文化,弹幕满屏“原来古文还能这么用”。这种古今对话特别有意思,就像给传统文化插上Wi-Fi天线,让老故事在新场景里重新发光。说到底,通今博古不是要当人形百科全书,而是培养“知识混搭”的创造力。

下次遇到需要跨界解决的问题时,不妨试试“穿越式思考”。就像设计师从宋代汝窑天青色获得手机配色灵感,产品经理从驿站制度琢磨出物流中转方案——当过去和现在的知识开始对话,解决问题的工具箱自然就变大了。

通今博古的造句

  1. 造句 孙敬凭借其独特的“悬梁”精神苦学,终能通今博古、满腹经纶,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。
  2. 造句 咱们要根据协议,通今博古,力争早日把水电站建成。
  3. 造句 这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,真可谓通今博古呀!
  4. 造句 此乃开灵充慧之术,习成后有智周万物、通今博古之能。
  5. 造句 雅,首先得有文化,通今博古,懂礼仪。
  6. 造句 他生来才华是很出众的,所以读书造诣通今博古,五经四书都明白,可是明白是明白,但是读坏了,常常有愤世嫉俗的思想。
  7. 造句 一方是土匪气十足的土鳖团长,一方是通今博古的精英团长,两名性格迥异的男人,离开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年代,来到了相对陌生的清王朝末期。
  8. 造句 章风,愚兄素知你通今博古,依你之见,可真有玉珏?
  9. 造句 不仅能做岀各种各样的古典家具,而且还通今博古,易经算命,阴阳地理。
  10. 造句 员外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力敌万人,通今博古,天下谁不望风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