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ǐn
  • qiān
  • j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à yǐn qiān jūn

成语解释: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。比喻极危急。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同“千钧一发”

繁体字形:發引千鈞

英文翻译:To draw a close attention

发引千钧的意思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引: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钧:1.古代的重量单位,三十斤是一钧:雷霆万钧之势。千钧一发。2.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3.敬辞,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(对尊长或上级用):钧座。钧鉴。钧启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发引千钧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背后其实藏着生动的画面感。比如,老张的工程团队在悬崖边抢修铁路时,一根生锈的钢索突然崩裂,整个施工平台开始倾斜。这时他大喊:“快!用备用钢缆绕三圈固定!”——这种命悬一线的时刻,就是典型的“发引千钧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头发吊千斤重物来比喻?这难道不夸张吗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智慧所在。古人用极端对比凸显危机的严重性,就像现代人用“刀尖上跳舞”形容风险,本质上都是通过视觉冲击传递紧迫感。

去年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时,我亲历过类似场景。当队友失足滑下陡坡,仅靠登山绳末端的活结维持平衡时,指导老师反复强调:“调整重心要像绣花一样精细。”这种既要果断又要精准的操作,恰如“发引千钧”描绘的微妙平衡。

在商业决策中,这个成语同样适用。某科技公司面临数据泄露危机时,CTO力排众议启用了尚不成熟的加密算法。事后证明,这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反而比保守方案更有效。这提醒我们:处理重大危机时,有时需要打破常规思维。
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给这个古老成语注入了新内涵。它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危机描述,更暗含心理承压能力的考验。就像高空走钢丝的表演者,外在的镇定自若往往掩盖着内在的精密计算。当我们面对工作生活中的“千钧重担”,或许该学会把压力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骤。

下次遇到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时,不妨想象自己手中握着那根“发丝”。关键不在于它能否承受重量,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智慧重新分配力量。毕竟,人类历史上很多重大突破,都是在看似不可能的临界点上实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