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dí qiān jūn
成语解释:敌:抵挡;钧:古代重量单位,合当时三斤。形容力气大,能抵挡住几万斤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良乐轶能于相,驭乌获抗力于千钧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力敵千鈞
英文翻译:Great strength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钧:1.古代的重量单位,三十斤是一钧:雷霆万钧之势。千钧一发。2.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3.敬辞,用于有关对方的事物或行为(对尊长或上级用):钧座。钧鉴。钧启。4.姓。
“力敌千钧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力量足以对抗千钧重量”,但实际用起来可不止形容力气大。比如有人问:“张师傅单手就能抬起卡在沟里的三轮车,这也算力敌千钧吗?”当然算!这里的“千钧”不是具体数字,而是强调面对重大困难时展现的非凡能力。
换个场景,公司遇到突发危机,王经理通宵整合资源、调整方案,第二天带着团队化解了困局。同事感慨:“老王真是力敌千钧啊!”你看,这时候形容的不再是肌肉力量,而是人在高压下的决策力和执行力。成语的妙处就在于能跨越物理限制,延伸出精神层面的坚韧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‘硬碰硬’的能力吗?”其实现在更多是综合能力的较量。就像程序员小李连续破解三个系统漏洞,阻止了黑客攻击,客户称赞他“脑子比超级计算机还厉害”。这种用智慧化解危机的场景,同样是“力敌千钧”的生动写照。
我常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,照出不同时代的英雄模样。农耕时代可能是力拔山兮的壮士,如今则可能是实验室里攻克癌症的科研团队。形式在变,内核不变——都是人类突破自身极限的闪光时刻。下次看到有人默默解决棘手难题时,不妨用这个词给他点个赞。
最后留个思考:你身边有没有看似普通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“扛住事”的人?仔细观察,或许他们正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。生活里的“千钧之力”,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