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ǒu xuè wèi gān
成语解释:古时订立盟约,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。指订约不久就毁约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九年》:“与大国盟,口血未干而背之,可乎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
繁体字形:口血未干
英文翻译:breaking an oath almost before it is made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血:[xuè]1.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,红色,有腥气,由血浆、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。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,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。也叫血液。2.有血统关系的:血亲。血缘。3.比喻刚强热烈:血性。血气。4.指月经。5.姓。[xiě]义同“血”(xuè):流了一点血。吐了两口血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干:[gàn]1.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骨干。2.指干部:调干。干群关系。3.做(事):实干。干活儿。埋头苦干。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练。干才。5.担任;从事:他干过厂长。6.事情变坏;糟:要干。干了,钥匙忘在屋里了。[gān]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2.姓。3.冒犯:干犯。4.牵连;涉及:干连。干涉。相干。5.追求(职位、俸禄等):干禄。6.水边:江干。河干。7.天干:干支。8.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湿”相对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馏法。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饼干。葡萄干儿。豆腐干儿。把萝卜晒成干儿。11.空虚;空无所有:外强中干。钱都花干了。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号(háo)。13.属性词。指拜认的(亲属关系):干妈。干儿子。14.徒然;白:干着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15.形容说话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说话别那么干。16.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们干起来了。
“口血未干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它其实和古代的一种仪式有关。古人结盟时,会用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,后来演变成形容人刚发完誓就反悔的行为。比如你刚答应朋友周末帮忙搬家,转头就找借口推脱,朋友可能就会瞪大眼睛说:“你这人怎么口血未干就变卦啊?”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吗? 其实不然。公司例会上,市场部王经理刚拍胸脯保证完成季度目标,转身就把项目甩给实习生,李总监敲着桌子提醒:“咱们可是口血未干的约定”。你看,职场里用起来既形象又不失幽默,还能让摸鱼同事瞬间脸红。
记得去年同学聚会,大刘举着啤酒瓶发誓要戒酒健身。结果服务员刚收走空瓶,他就偷偷往杯子里倒白酒。旁边的老张拍着他肩膀打趣:“某些人嘴上还沾着誓言的‘血’呢,这就破功了?”满桌哄笑中,这个成语瞬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这个成语吐槽。刷短视频时看到弹幕飘过“刚说完永远单身,转头就官宣,口血未干啊”,这种古今碰撞反而让老词焕发新生。不过要注意使用分寸,和长辈交流时还是解释清楚更稳妥。
语言就像活水,成语也要与时俱进。下次遇到类似场景,不妨试试用“口血未干”代替“说话不算数”,既能展示文化底蕴,又能让对话更有画面感。关键是要用得恰到好处,就像做菜撒盐——放对了地方才够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