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ò jì wèi gān
成语解释: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说犹未了,思温抬头一看,壁上留题墨迹未干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
繁体字形:墨跡未干
英文翻译:before the ink is dry
墨:1.写字绘画的用品,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,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,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:一块墨。一锭墨。研墨。笔墨纸砚。墨太稠了。2.泛指写字、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:墨水。油墨。3.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:墨宝。遗墨。4.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:胸无点墨。5.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,借指规矩、准则:绳墨。矩墨。6.黑或近于黑的:墨菊。墨镜。7.贪污:贪墨。墨吏。8.古代的一种刑罚,刺面或额,染上黑色,作为标记。也叫黥。9.(Mò)指墨家。10.姓。11.指墨西哥:墨洋(墨西哥银圆)。
迹:1.留下的印子;痕迹:足迹。血迹。笔迹。踪迹。2.前人遗留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:古迹。陈迹。事迹。史迹。3.形迹:迹近违抗(行动近乎违背、抗拒上级指示)。
未:1.副词。1.不:未便。未知可否。2.没;没有:未见此人。2.地支的第八位。3.未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。
干:[gàn]1.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:树干。骨干。2.指干部:调干。干群关系。3.做(事):实干。干活儿。埋头苦干。4.能干;有能力的:干练。干才。5.担任;从事:他干过厂长。6.事情变坏;糟:要干。干了,钥匙忘在屋里了。[gān]1.古代指盾牌:干戈。2.姓。3.冒犯:干犯。4.牵连;涉及:干连。干涉。相干。5.追求(职位、俸禄等):干禄。6.水边:江干。河干。7.天干:干支。8.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(跟“湿”相对):干燥。干柴。油漆未干。衣服晾干了。9.不用水的:干洗。干馏法。10.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:饼干。葡萄干儿。豆腐干儿。把萝卜晒成干儿。11.空虚;空无所有:外强中干。钱都花干了。12.只具形式的:干笑。干号(háo)。13.属性词。指拜认的(亲属关系):干妈。干儿子。14.徒然;白:干着急。干瞪眼。干打雷,不下雨。15.形容说话太直太粗(不委婉):你说话别那么干。16.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:我又干了他一顿。17.慢待;置之不理:主人走了,把咱们干起来了。
“墨迹未干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刚写下的字墨水还没干透,常用来形容事情刚发生就出现变故,或者承诺尚未兑现就被打破。比如,两家公司上午刚签完合作协议,下午就传出其中一方毁约的消息,这真是“墨迹未干”的典型例子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墨水”来比喻这类现象?其实这和中国古代书写习惯有关。过去用毛笔写字时,纸张吸墨速度慢,如果刚写完就有人推翻内容,就像对着未干的字迹反悔一样,显得既仓促又缺乏诚意。
再比如家庭场景中,父母刚答应孩子周末去游乐园,转头却因为工作临时取消计划。孩子指着桌上还没收起的承诺书说:“妈妈你看,这上面的墨迹都没干呢!”这种带点幽默的抗议,既点出了问题本质,又缓和了冲突气氛。
那么现代社会是否更容易出现“墨迹未干”的现象?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。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,人们做决定和改变主意的节奏也在提速。就像直播带货时主播刚说完“全网最低价”,转眼就被其他平台的促销活动打脸,这种“光速打脸”正是成语的现代化身。
有意思的是,我观察到年轻人开始用这个成语调侃生活里的善变现象。比如朋友群里约饭,有人前一秒答应参加,后一秒就发来加班照,大家便会刷屏“墨迹警告”。这种创新用法既传承了文化内涵,又增添了时代气息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墨迹未干”也提醒着我们:在快速变化的时代,保持言行一致的品质反而更显珍贵。就像书法创作时,落笔前需深思熟虑,下笔后要对自己的笔墨负责——生活中的每个承诺,何尝不是这样需要认真对待的“人生墨迹”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