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àn
  • shì
  • shēng
  • f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àn shì shēng fēng

成语解释:形容遇到事情,兴风作浪。

成语出处: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棘闱志异》:“第少年喜事,每捕风捉影,见事生风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借故搬弄是非

繁体字形:見事生風

英文翻译:stir up trouble with very little cause

见事生风的意思
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”,现存。
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成语评论

见事生风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形容人反应快、善于抓住机会,一看到事情苗头就能迅速行动。比如同事小王发现最近客户都在讨论“健康饮食”,他立马建议公司开发低糖产品,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卖爆了。这就是典型的“见事生风”——像风一样快,像雷达一样准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反应快就一定好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判断力。比如老张看到股市大涨,跟风全仓买入,结果被套牢;而小李研究了行业趋势后,选择分批入场,反而赚到了钱。可见,“见事生风”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基于观察的主动决策,就像冲浪高手看准浪头再起板。
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。上周邻居刘阿姨发现女儿总盯着手机傻笑,她没直接质问,而是悄悄准备了家庭电影夜,结果孩子主动聊起了暗恋的男生。这种细腻的“见事生风”,比直接说教有用多了。说到底,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仅是速度,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。

有人疑惑:“普通人怎么培养这种能力?”我的经验是三个字:停、看、练。遇到事情先暂停惯性反应,像摄影师对焦那样观察细节,再通过小事刻意练习。比如买菜时多问摊主一句“最近什么菜卖得好”,长期积累就能形成商业嗅觉。这种能力就像肌肉,越用越灵活。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见事生风”有了新内涵。前两天看到奶茶店老板老王,他发现年轻顾客都在拍短视频,立马把柜台改造成打卡墙,生意涨了三成。但隔壁书店老板照搬这套却失败了,因为读者想要的是安静氛围。所以说,同样的风,帆船和风筝得用不同方式驾驭。

最后想说,这个成语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“生机”。就像春天最先冒芽的柳枝能抓住更多阳光,生活中那些善于捕捉变化的人,往往活得更有主动权。不过别忘了,风太急容易闪了腰,见事生风的同时,脚下还得有扎根的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