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òu xīn qì xuè
成语解释:形容悲痛之极
成语出处:《宋书 武帝纪上》:“裕等所以叩心泣血,不遑启处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十分悲痛
繁体字形:敂心泣血
英文翻译:Weeping at the heart
叩:1.敲;打:叩门。2.磕头:叩首。叩头。叩谢。3.询问;打听:略叩生平。叩以文义。4.姓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血:[xuè]1.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,红色,有腥气,由血浆、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。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,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。也叫血液。2.有血统关系的:血亲。血缘。3.比喻刚强热烈:血性。血气。4.指月经。5.姓。[xiě]义同“血”(xuè):流了一点血。吐了两口血。
“叩心泣血”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,但它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张创业失败,欠了一身债。深夜他独自坐在办公室,看着满桌的合同,突然捶着胸口痛哭:“要是当初别那么冲动,现在何至于此!”这种发自内心的悔恨和痛苦,就是“叩心泣血”最贴切的场景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捶胸顿足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前者更强调内心深处的煎熬,比如学生小美弄丢了奶奶临终前送的玉佩,她蹲在河边翻找三小时,指甲缝里全是泥,嗓子都哭哑了——这种连身体都在承受痛苦的悔意,才称得上“叩心泣血”。
现代人还适合用这个成语吗?我倒觉得在快节奏社会里,大家习惯用“emo”“破防”这些网络用语,反而让“叩心泣血”这种传统文化明珠蒙尘。去年博物馆展出抗战家书,有位老先生指着泛黄信纸上“每念同胞罹难,未尝不叩心泣血”的句子,当场给孙子讲起历史,这就是成语穿越时空的力量。
怎么避免用错这个词?记住两个关键:一是必须涉及重大损失或错误,比如“忘记保存文档导致论文白写”顶多算抓狂;二是要有持续性的情感冲击,像电影里消防员没能救出被困孩子,跪在火场外拳头砸地直到出血,这种画面才配得上“叩心泣血”的分量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我发现越是内敛的人,越容易在特定时刻爆发“叩心泣血”式的情绪。邻居王阿姨平时温声细语,直到女儿远嫁那天,她攥着婚纱照突然瘫坐在地,那声呜咽把整栋楼都惊动了。有些情感就像陈年烈酒,平时封存得严严实实,一旦开封就烈得灼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