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 xuè lián rú
成语解释:涟如:血泪不止。哭得流泪如同流血。形容极度悲伤
成语出处:《周易·屯》:“上六,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泣血漣如
英文翻译:Weeping blood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血:[xuè]1.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,红色,有腥气,由血浆、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。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,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,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。也叫血液。2.有血统关系的:血亲。血缘。3.比喻刚强热烈:血性。血气。4.指月经。5.姓。[xiě]义同“血”(xuè):流了一点血。吐了两口血。
涟:1.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:涟漪。2.泪流不断的样子:涟洏。泣涕涟涟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“泣血涟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,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李奶奶捧着儿子唯一的遗物,泣血涟如地跪在坟前,围观村民无不眼眶发酸。这里的“泣血”不是真的流血,而是形容悲痛到极致的状态,就像《周易》里说的“泣血涟如”,指人哭到眼睛发红,泪水涟涟的惨状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和“泪如雨下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情感烈度不同。比如同事离职时大家“泪如雨下”,而地震中失去全家的幸存者才会“泣血涟如”。前者是悲伤的自然流露,后者则带着撕心裂肺的绝望感,像是要把灵魂都哭出来。
现代人还适合用这种古语吗?其实在特定场景依然鲜活。去年我参加作家见面会,有位读者谈到自己流产的经历时,突然哽咽着说:“那段时间真是泣血涟如。”现场瞬间寂静——这四个字比任何长篇描述都更有穿透力,让人直观感受到她当时的心理创伤。
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能滥用。就像辣椒酱虽能提味,但放多了会破坏整道菜。曾经见学生在作文里写“考试失利后泣血涟如”,这就显得用力过猛。真正适合的场景,应该是《红楼梦》里黛玉焚稿那种生命支柱崩塌的时刻。
有个有趣的对比:“泣不成声”侧重生理反应,“泣血涟如”则强调心理冲击。就像看灾难纪录片时,观众可能泣不成声;但亲身经历灾难的人,才会理解什么是泣血涟如。这种差异提醒我们,语言中的情感浓度需要精准把握。
最后想说的是,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库里的活化石。它们或许不再日常,但当我们需要表达某种极致情感时,突然发现古人早已备好了最贴切的表达。这何尝不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