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ě wàng é bù kě jí
成语解释:能望见,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。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唐·宋之问《明河篇》:“明河可望不可亲,愿得乘槎一问津。”明·刘基《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》:“白云在青天,可望不可即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能实现的事
繁体字形:可朢而不可即
英文翻译:It's impossible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望:1.看;向远处看:他望了一眼就走了。一望无际。2.拜访;问候:拜望。探望。3.盼望;希望:渴望。丰收在望。4.声誉。也指享有声誉的人:威望。一乡之望。5.怨:怨望。6.指望子:酒望。7.介词。向;朝:他望我们点头微笑。8.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):朔望(朔是初一)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即:1.靠近;接触:若即若离。可望而不可即。2.到;开始从事:即位。3.当下;目前:即日。即期。成功在即。4.就着(当前环境):即景。5.姓。6.就是:荷花即莲花。非此即彼。7.就;便:一触即发。招之即来。闻过即改。8.即使:即无他方之支援,也能按期完成任务。
“可望而不可即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可以看见却无法触及”,常用来形容看似近在眼前、实则难以实现的事物。比如:一位刚毕业的学生盯着招聘软件上的“年薪百万”岗位,忍不住感叹:“这些职位要求高得像天上的星星,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啊!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用‘星星’来比喻呢?”其实这里藏着一种巧妙的对比——星星虽然明亮可见,但普通人永远无法真正触摸到它。就像职场新人渴望快速晋升管理层,却发现自己连基础项目经验都欠缺,这种落差恰恰呼应了成语背后的无奈感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区门口新开的网红面包店每天排长队,橱窗里焦糖色的可颂泛着诱人光泽。可当你掐着下班时间匆匆赶到时,店员挂出的“已售罄”牌子仿佛在说:“这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滋味。”这时候是否觉得,这个成语突然变得特别接地气?
有趣的是,这种“看得见够不着”的现象反而能激发动力。我曾痴迷摄影时,总把国际摄影展获奖作品设为手机壁纸。每当想偷懒,那些震撼的画面就像在质问:“你甘心只当观众吗?”三年后当我真的捧回奖项时才明白,当初的“不可即”其实是成长必经的台阶。
若把这个成语放到科技领域,更能体会其双面性。上世纪人们幻想“视频通话”就像神话故事,而今天的视频会议软件让千里对话变得稀松平常。这提醒我们:今天的“不可即”,或许正在悄悄变成明天的“触手可及”。关键在于,是用仰视的姿态原地叹息,还是用创造的双手搭建阶梯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公园里追逐泡泡的孩子从不为泡泡破灭而沮丧,反而乐此不疲地追着下一个。这种天真态度或许藏着破解“可望而不可即”的密码——重要的不是能否抓住,而是奔跑时带起的风,早已推着我们离地平线更近了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