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ào mín fá zuì
成语解释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 索虏传》:“兴云散雨,慰大旱之思;吊民伐罪,积后己之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锄强扶弱
繁体字形:弔民伐辠
英文翻译: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
吊:1.悬挂:门前吊着两盏红灯笼。2.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:吊丧。3.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:把篮子吊下来。4.收回:吊销。5.给皮桶子加面或里子:吊皮袄。6.把球轻轻打到对方防守薄弱的地方:吊底线。打吊结合。7.量词。旧时钱币单位。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。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伐:1.砍(树):伐木。伐了几棵树。2.攻打:征伐。讨伐。北伐。3.姓。4.自夸:伐善。不矜不伐(不自大自夸)。
罪:1.犯法的行为:罪大恶极。立功赎罪。2.过失:不应归罪于人。3.依法给予的刑罚;惩处:判罪。待罪。4.苦难;痛苦:受罪。
哎哟喂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吊民伐罪”这个成语。先上例句热热身:古装剧里常能看到主角振臂高呼“吊民伐罪,替天行道”,带着老百姓推翻暴君统治——你品你细品,这不就是给受苦群众撑腰、收拾坏蛋的经典场面吗?
等等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其实拆开看更清楚!“吊民”可不是吊唁百姓,而是像老母亲安慰孩子似的关怀民众;“伐罪”也不是砍人,而是收拾那些作恶多端的家伙。说白了就是“帮弱势群体打抱不平”,跟现在说的“正能量行动”异曲同工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隔壁小区物业乱收费,业主代表收集证据向监管部门举报,这事儿要放在古代,可不就是现代版“吊民伐罪”?毕竟核心都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对抗不公嘛。
不过有人要问了:这成语现在用着会不会太夸张?我寻思着得看场合。要是形容企业主动整改污染问题、明星为受骗粉丝维权这些事,用“吊民伐罪”反而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带劲儿。毕竟社会永远需要这种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的精神头儿。
个人觉着啊,这成语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客,既要心怀慈悲又要勇于亮剑。现在咱们遇到老人被诈骗帮着报警、看见虐待动物主动制止,其实都在践行这种精神。关键不在于动作多大,而是那股子“路见不平一声吼”的担当。
最后唠句实在的:甭管时代怎么变,只要有人愿意为正义发声、为弱者撑腰,“吊民伐罪”这词儿就永远不过时。下次看见志愿者帮农民工讨薪,您大可以竖起拇指夸一句:“嚯!这波吊民伐罪干得漂亮!”